有关“汕”字的来源以及汕头的起源问题,前贤与时彦,早已论说不少,我就不再现置啄。这里只谈“汕”的别解与联想。“汕”一方是水,一方是山,太简单了,但在我看来却意味深长。这个字不但是一方奇特的热土的象征,而且是一方奇特文化的象征,更是这一方热土上的人的精神风貌的象征。
“汕”,只有讲潮汕话的汕头、汕尾这两个地方才用此字,其它地方难觅其踪。此字由“水”、“山”两部分组成,形象地概括了这两地的特点特别是汕头的地形、地貌。百载商埠的汕头,面临南海,韩江、练江、榕江横穿而过,背靠桑浦山与大北山。汕尾呢?也是面向南海背靠山。这“水”和“山”同样也是整个潮汕的地形特征,东北、西南走向的莲花山脉,从饶平岔水关到海丰的鲘门,将潮汕地区跟其他地区天然的分开。山的阻隔,使潮汕人在历史上与北面、西南以外的联系不便,既减少了战乱的骚拢,也减少了与中原的紧密联系,源于中原的农业便发展为精耕细作。而东面、南面对着的却是浩瀚的太平洋,由于人多地少,便向海洋进军,漂洋过海,寻找出路。这就是潮汕文化既有农业文明的遗迹,也有海洋文明的印痕的地形原因。
“汕”的水与山,既是汕头也是潮汕文化的象征。水是阴,山乃阳,阴代表柔和,阳代表刚强。因此,潮汕文化既有代表阴柔的潮州歌册,也有代表阳刚的山的歌。既有雄浑激越、振天动地的潮州大锣鼓,也有典雅优美、曲调柔和的笛套弦诗。既有威猛的英歌舞,也有幽雅的标旗队。既有山民与渔翁的豪爽饮酒,也有功夫茶客的休闲清谈┅┅。独特的山水孕育着独特的文化,“江山代有才人出”,“海边邹鲁”的雅号就是明证。如:古代文的有状元林大钦、刘昉之流,武的有翁万达、吴六奇之辈┅┅
山与水孕育了这一方奇特的文化,也孕育了这一方人的精神风貌。“山”属刚,“水”乃柔。刚者勇猛刚强,敢于冒险,行侠仗义,这是潮汕人从古到今具有的开拓精神。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因此,本土有一潮汕,海外也有一潮汕,国内各地也有一潮汕,本土潮汕人与海外潮汕人、国内各地的潮汕人人数基本相等,各约一千万人。因为敢于冒险与仗义,才有驯鳄大王杨海泉,拯救泰国于水火之中,吞武王朝的建立者达信王郑信,包机救人的黄海达,……;柔者坚忍不拔,刻苦耐劳,富于智慧,才有散文大师秦牧,学界泰斗饶宗颐,音乐家马思聪,跳水教练胡恩勇等;财界翘楚李嘉诚,陈弼臣,谢易初,黄光裕,马化腾……
山与水孕育着这一方的潮汕人,不但善于开拓,敢于冒险,也善于思考,小心谨慎,也善于公关,善于经营。刚柔相济,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适应性极强。这方人既有山的特性,也有水的特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潮汕人的精神写照,也是“汕”字的最好注脚,实在是巧合,抑或是冥冥之意?
[ 此帖被胡礼明在2013-07-22 11:3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