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帮助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 4348阅读
  • 3回复
胡铁华 离线

级别: 秀才


  • UID30
  • 精华 0
  • 发帖39
  • 金钱204 RMB
  • 威望77 点
  • 贡献值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104 点
  • 在线时间4(时)
  • 注册时间2008-06-21
  • 最后登录2008-08-03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0  发表于: 2008-06-21
更多操作

胡安国及其子

本帖被 胡一宾 从 东北地区 移动到本区(2012-01-21)

  胡安国(文定公)(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幼聪敏,七岁能诗。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常州府判、荆南教授、湖南学宫提举、提举江西东路学事、尚书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读(专讲《春秋》),终官中书舍人兼侍读。在仁途中,因与朱胜非、黄潜善等权党不睦,屡遭贬谪。曾一度退隐于湖南衡山,专门从事《春秋传》著作,被称为湖湘学派的先驱者。元符年间,迁隐于武夷山,撰写《春秋传》。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经历了30多个年头,在武夷山隐居达八年之久,晚年自号为"武夷翁",人称为"武夷先生",清康熙皇帝颁赐其祠匾额称"霜松雪柏"。
胡安国游宦在外,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毕其一生,虽在官四十年,而实历职不及六载,很长时间都在家乡武夷山留连栖息。其父去世后,他辞归武夷,“遂称疾不仕,筑室墓旁,种稼自给,聊以此终身”(《宋史》本传)。后来虽然重新起用,但他仍系心于武夷山。清《武夷山志》说他在晚年时因“廷臣诋毁,除永州,予祠加宝文阁直学士,退居武夷,自号武夷翁,年六十五岁,卒谥文定,(明)正统时,从祀孔庙,成化三年,追封建宁柏。”
胡安国毕生致力于研究理学,他是洛学大师程颐的再传弟子,他的师父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颢、颐)门四大弟子。《春秋传》是他研究理学的结晶。大家知道《春秋》是儒学经典之一,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胡安国独钟《春秋》中的“匡世”、“济世”思想,因此他殚精竭虑地阐释《春秋》,撰写《春秋传》。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历时凡三十载,足见他治学之勤奋和态度之严谨。寒暑三十载写就的《春秋传》曾被宋高宗列为经筵读本。元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下诏行科举制,更以《春秋传》定为经文,与“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的合称)并行。尊重《春秋传》之风延至清康熙年间。
  胡安国纂修《春秋传》,得助于他的次子胡宁。民国《崇安县新志》载:“安国之传春秋也,修纂检讨,尽出宁手。”胡宁不仅协助乃父纂修《春秋传》,还著《春秋志疑》30卷、《春秋通旨》。胡宁秉承其父“霜松雪柏”的气节,不向权贵屈膝,史书里记载着他与秦桧抗争的趣事。
胡安国生前曾与一代权奸秦桧相交甚笃。秦桧没有暴露其本性之前,曾经以忠臣自居,因而蒙蔽了不少好人,胡安国也被他蒙在鼓里。民国《崇安县新志》载:“金人欲立张邦昌,秦桧抗议,安国益奇之……桧为左丞相,而吕颐浩自江上督师入,为右相,欲排桧,且去异已者,未得其方,或教其为朋党,指安国为魁……遂落职。”胡安国竟然因为与秦桧私交甚笃而被秦的政敌诬陷直到罢职。
胡安国逝世后,秦桧的丑恶面孔暴露无遗,他的所有子侄毫无例外地对秦桧交恶。次子胡宁,以父荫补宦。秦桧当国时,胡宁被封为敕令所删定官。绍兴十八年(1148年),桧子熺自翰林学士承旨除知枢密院事,问宁:“儿子近除,外议如何?”宁曰:“外议以为相公必不袭蔡京之迹。”桧默然。(见民国《崇安县新志》)秦桧迫切期待故交子弟对他父子的擅权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岂料反被胡宁将了一军,被含沙射影地讥为“蔡京父子擅权”。又载:“桧问:令兄(指胡寅)近有何言?宁对曰,家兄致意丞相:善类久废,民力久困。桧意甚愠,因曰:‘先公《春秋》议论好,其如行不得何!’宁曰:‘惟其可行,方是议论……’既而宁上书,劝桧避相位以顺消息盈虚之理。桧益怒。”胡寅对秦桧残害善类,糜费财力的怒斥;胡宁维护乃父《春秋传》著作中的核心部分——安民匡世、尊王攘夷,与秦桧展开唇枪舌剑的论争;胡宁驰书秦桧,直言奸相退位让贤之理。这一切都保持了两宋绝大多数理学家所共同具有的高风亮节和抗金信念。胡安国和他的两个儿子满腹经纶,但因得罪权贵,终身不得志。胡安国的三子胡宏和侄儿胡宪,都因不满奸佞当道,先后弃官隐居林野,专心著述和讲学。后人仰慕胡氏四贤的道德文章,遂四贤祠于武夷山文庙东侧(今文化宫路),祀奉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宪,还勒石图赞。图像的线条生动流畅,或峨冠博带,或儒巾布服,因人而异,形象逼真。赞词用传统四言形式,概括了这四位理学家的一生业绩。碑文如下:
赞胡安国
道闻伊洛,志在春秋。格君化俗,扶纲阐猷。
进则抗论,退则归休。大冬松柏,凛凛孰俦。
赞胡宏(五峰)
上绍父业,下友名贤。纂言纪事,提要钩元。
衡山巍巍,湘水渊渊。南北仰止,孰不慕焉。
赞胡寅(致堂)
英伟之姿,渊源之学。挺挺乔松,昂昂孤鹤,
忠鲠不移,迁谪自若,管见诸书,千古昭灼。
赞胡宪
安贫乐道,祠禄养亲。身虽在野,心不忘君。
晦翁东莱,俱列门人。言行之美,举世所珍。
这四帧碑刻现保存于武夷山市博物馆。抚碑沉思,仰慕先贤之心油然而生。可是, 曾与秦桧当面交锋的胡宁为何未被尊为胡氏之一贤,这也许是后人的疏忽吧!

胡 寅(1098~1156)
南宋学者。字明仲,崇安人,胡安国从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司门员外、起居郎、永州知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侍读,直学士院,徽猷阁直学士。靖康时,因不附和立张邦昌为伪帝之议,弃官退居武夷山五曲罗汉岩,建夺秀馆致力于理学,自号"致堂先生"。绍兴初再起用为徽猷阁直学士,因忤秦桧又遭贬。桧死后复官,不久再度退隐武夷山著书讲学。有《论语评说》,《斐然集》等多种书籍。
胡寅是胡安国的大儿子,武夷山“夺秀亭”就是他修建的,那是在南宋初年,金人南侵,胡寅上书高宗,请朝廷纠合义师,北向迎请徽、钦二帝,不宜遽践大位,因而得罪了皇上,胡寅遂奉祠归,回到武夷山。此时恰好曾经协助韩世忠大败金人于濠的功臣、具有豪勇游侠之风的名士刘衡(字兼道,崇安人)也弃官回归武夷。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胡寅因而相邀与其一道,在罗汉石上修建了“夺秀亭”。两人在一起纵论国家大事,或对酒当歌,或谈经论道,颇得山林之趣。而刘衡又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胡寅曾为诗道:“更烦横铁笛,吹与众仙听。”(民国《崇安县新志》卷三)建炎三年(1129年),胡寅复出,任起居郎,后迁中书舍人。绍兴二十年(1150年)又因与秦桧有悖,被谤,“寅坐落职”(见《福建通志》列传),胡寅又回到了久违的“夺秀亭”。他在这儿谪居时,完成了数十万言的《读史管见》及《论语评说》等著作。(《宋史》本传)因为他在居室上题匾曰:“致堂”,因此学者们称之为致堂先生。
自胡寅、刘衡相继辞世后,“夺秀亭”铁笛声声依旧,但知音寥寥。直到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创建“武夷精舍”时,重又寻访到了这个风景胜地,于是就在夺秀亭的故址上重新盖了一组新建筑,并取胡寅《题夺秀亭》中“更烦横铁笛,吹与众仙听”的诗句之意,改其名为“铁笛亭”,以为纪念。

胡 宪(1085~1162)
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字原仲,世称籍溪先生,崇安人。幼年从学于叔父胡安国,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不久即回故里,致力农耕奉养母亲,兼研理学,在家乡颇有义声。朝廷众大臣合章奏其义,召赐进士出身并授建宁府教授。当时是秦桧专权,他以母亲年迈请祠返乡事亲,潜心研究理学,在武夷山与刘勉之共研学问。秦桧死后,被召为秘书省正字,此时他年已75岁,但他欣然受命,到京上疏陈言"金人必然败盟,老将元宿只有张浚、刘锜可用"。疏上后即返故里,留之不住,返里后重与刘勉之、刘子翚合力著述。朱熹、吕祖谦、魏掞之等均曾从师于他,朱熹师从于他最久。
胡宪
胡宪原仲号籍溪,师从安国训朱熹。
克己功夫所谓学,植立危坐守礼仪。

胡 宏(1105~1161)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胡安国之三子。少聪敏,15岁能编《论语说》和《程氏杂言》。后入太学,师杨时、侯师圣等。初以荫补承务郎。愤秦桧当权,遂借丁父忧隐居衡山。桧死,张浚等荐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下诏起用,但诏命未到,他已重病不起。胡宏学识渊博,与其父胡安国为湖湘学派的创建者,张栻等是他的学生,朱熹亦深受他的学术影响,武夷山人以"上绍父业,下友名贤,纂约褪拢?嵋?吃??馍轿∥。???ㄔāD媳毖鲋梗?氩荒窖?quot;的碑刻纪念他。石碑现存武夷山。
胡宏
文定季子胡仁仲,龟山门徒胡五峰。
仁义体用天道一,动植流行物性同。
务其宜也通其变,诚有为焉信有功。
致知缘物身亲格,如此知言出胡宏。
胡宏:《知言》

  又胡宏,字仁仲,福建崇安人。他是名儒胡安国的儿子,是程颐学生的学生。胡安国在政治派系上和秦桧接近,因为他“颇重秦桧之大节”。但当秦桧当权的时候,胡安国家的老大胡寅、老二胡宏,都对秦桧表现了不合作主义。胡宏为反对秦桧,不肯做官,不但写措词严厉的情绪秦桧,还“优游衡山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他上书宋高宗,说廷臣“不能对扬天心”、“皆为身谋”,以致大家不努力把被金人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但他不知道:这根本就是宋高宗自己的原案啊!——那两位前任皇帝若回来,宋高宗自己,又怎么做皇帝呢?
  胡宏在政见上悬格甚高,但在学说上,却比宋朝道学家开通得多。他反对二分法“天理”与“人欲”,也反对二分法“圣人”与“众人”,这种前进思想,难怪要遭到朱熹的大力攻击。朱熹写“胡子知言疑义”,一方面从八大段攻击胡宏,他方面又断章取义,这种作风,正反证了胡宏学说中真的有了道学家讨厌的成分。翻出《朱子大全》一对照,倒真是一件妙事。
胡大时 字季随,号盘谷,福建崇安人。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史称盘谷先生,全祖望《宋元学案•岳麓诸儒学案》称他胡盘谷。研习理学,是张栻门生中的首领,声望甚高。终生未做官,潜心研习理学,曾多方求教,与南宋时的朱学、事功学、陆学等各学派都有接触,兼采众家之长。


胡 宁(1109~?)
南宋学者、理学家。字和仲,安国次子。以恩补将仕郎,诏为见习馆职,迁太常丞。秦桧当权,要将己子秦熺由翰林学士承旨提为知枢密院事。秦桧问胡宁(因宁是敕令删定官员):"儿子近除,外臣有何义论?",欲探外臣对此事的态度,他答道:"外议以为相公必不袭蔡京之迹"。秦桧怒,借机控他为赵鼎门客而被罢官,放夔州路安抚司参议,后又改澧州。他借病为由,不予就任,改为主管台州崇道观。他弃官隐居在武夷山,与兄胡寅共同力协助其父胡安国编著《春秋传》,并自著《春秋通旨》以辅助《春秋传》,时人称为茅堂先生。
胡铁华 离线

级别: 秀才


  • UID30
  • 精华 0
  • 发帖39
  • 金钱204 RMB
  • 威望77 点
  • 贡献值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104 点
  • 在线时间4(时)
  • 注册时间2008-06-21
  • 最后登录2008-08-03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6-21
湖湘文化之源头
梁启超在《儒学哲学》一文中说:“(王)船山是湖南人,他这一派叫湖湘学派。在北宋时为周濂溪,在南宋时为张南轩(栻),中间很消沉,至船山而复盛。”其实,在周濂溪、张栻之间,梁启超先生落了二个承前启后的人物,这就是在湘潭隐山建立碧泉书院的胡安国、胡宏父子。宋代,湘潭属荆湖南路的潭州。这一时期,湘潭的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胡安国父子迁居湘潭,将周敦颐阐述、发展传统儒学的道学传入湘潭,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影响悠久的湖湘学派,给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宋代佑学,湘潭官学与书院大兴,教育号称发达。道学本肇始湖南周敦颐,至胡安国、胡宏定居碧泉,开坛讲学,此后朱(熹)、张(栻)继响,湖湘学派遂比肩关洛,盛极一时。谁也料不到隐山这一荒凉偏僻之地,会开千年湖湘学弦诵之场;夕照碧泉,远山苍茫,碧泉书院启迪过多少湖湘俊彦的灵光。自此,湘潭人才辈出,间或有璀璨巨星,划破历史长空。学贵疑、贵独、贵创新,湖湘弟子在传承湖湘学派的过程中,不囿于一隅,吸“东南三贤”义理精华,与历代治乱兴衰之迹互证互参,于功利、践履躬行尤为措意,阐发光大,对后世王夫之、贺长龄兄弟、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影响至深。宋之后,湖湘域内经世之风倡行,其功不可没。不仅“近世的曾文正、刘文忠都受他的熏陶,最近的谭嗣同、黄兴,亦受他的影响”(梁启超语)。湖湘学派的特点,即朴实、勤奋、进取的习性,强韧刻苦、经世致用、健于行的作风,以及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参政意识,这些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学人的成长。

    南宋名儒胡安国(1070—1138)字康侯,号青山,学者敬为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宋徽宗朝升迁数职,皆辞不就。至碧泉定居,筑碧泉书堂,著书讲学,从游弟子数十人。绍兴八年(1138)四月卒,葬隐山,有墓为证。朝廷破格赐谥文定。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朝廷赐“霜松雪柏”匾额一方,乾隆二年(1737)拨内府库银建三贤祠于隐山。胡安国讲学碧泉,传学胡宏及弟子,形成胡氏学派,一称“隐山之学”,创立湖湘学派.隐山因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

    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朝廷旨召张浚湖南路任便居住,张栻亦随父从永州贬所回到长沙。不久,他奉父亲之命,前往衡山拜胡宏为师,请教河南二程(程颢、程颐)之学。张栻对胡宏神交已久,但亲聆胡氏教诲则是在他二十九岁时。据记载,张栻受业胡宏经历了一番曲折。《鹤山文集•跋南轩与李季允帖》记载说:“南轩受业五峰,久而后得见,犹未与言。泣涕而请,仅令思忠、清末得仁之理,盖往返数四而君与之。”开始,张栻拜谒胡宏,前两次不见,第三次虽见之于文定书堂,但先生正襟危坐,默然不语,张栻泣涕而请,先生念其一片诚心,乃说:“尔去之后,但思忠清二字可矣。”对此,《宋元学案》也记载说:初,公见五峰,辞以疾。它日见孙正行而告之。孙道五峰之言曰:‘渠家好佛,宏见它说甚’。公方悟不见之因,再谒之,甚相契,遂授业矣。”胡宏收张栻为徒是经过一番波折,经张栻再之请求才成功的。

    胡宏与其父胡安国一样,具有强烈的匡世扶艰的精神。但当时朝廷秦桧当政,他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优游衡山二十余年,潜心问学,一身骨气。胡宏当时拒见张栻可能与他绝迹世事,不愿与官家子弟交往有关。但是,当他了解张栻的情况后,不但乐意收张栻为徒,而且对他极为器重,并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张栻把立志之作《希颜录》呈献给胡宏指正。《希颜录》是张栻二十九岁时所作,他以颜子自期,立志要作颜子那样的圣人。他为此广泛搜集颜子的言行和史书中有关颜子的记载,写成《希颜录》上、下篇,早晚诵览、每日“三省”。胡宏对《希颜录》细加审读,并加批改。一方面称赞张栻“稽孝之勤”,另一方面指出“先贤之语,取舍大是难事”,勉其“于未精当中求精当”。

    经过名师指点,张栻学业大进,他的大量学术著作是在亲聆胡宏教诲以后写出来的。张栻一生好学不倦,师从胡宏之后的十余年,他四方交友,奔走讲学,深思明辨,精益求精。朱熹、吴祖谦、杨万里、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都是张栻的好友。他还经常与胡安国的后裔胡大本(字秀立)、胡实(字广仲)、胡大原(字伯逢)以及吴笠(字晦叔)、吴祖俭(字子约)、彪居正(字德美)等人往来密切,互相释难析疑。张栻先后在宁乡城南书院、衡山南轩书院、善化岳麓书院、湘潭碧泉书院等处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

    湖湘学派是宋室南渡后理学学派分化的开始,也是理学南渡后的第一个大宗,因主要活动在湖南地区而得名,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属于湖湘学派的开创时期,时间界限是建炎三年(1129)冬至绍兴八年(1138)夏。这一时期湖湘学派的主要学术活动是围绕着胡安国的《胡氏春秋传》的撰写和胡安国的社会关怀为轴心而展开的。

    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1074——1138),本字康侯,是福建崇安人(今武夷山市)。他一生在官时间有四十余年,但有实际官务的时间只有六年。建炎三年(1129)冬,胡安国携家眷避战乱迤逦来到湖南湘潭,隐居在碧泉并以住宅为书堂,著述《春秋》并教授子弟生徒。绍兴三年(1133)秋,胡安国又在南岳衡山“买山结庐”,建“衡山文定书堂”,这就是有名的“春秋楼”。其功用与碧泉书院是相同的。绍兴八年,胡安国病逝,谥“文定”,后世因称“胡文定”。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指出:“南渡昌明洛学之功,文定几侔于龟山”,并盛称胡文定是“私淑洛学而集大成者”。胡安国毕生致力于“春秋学”研究,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开始,直至绍兴六年(1136)底,终于完成了在向后的历史中享有盛誉的《胡氏春秋传》。应当说胡安国起初并没有立意要创建一个所谓的湖湘学派,但他在湖南生活八年,尤其是最后五年(1133——1138),培养了大批弟子学人,并造就课湖南地区崇尚理学的文化风气。

    湖湘学派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宣传“春秋大义”,主张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胡安国极力宣传的“春秋大义”,正如他在《胡氏春秋传》的引言中所称:“虽微词奥义或未贯通,然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大法略具。庶几圣王经世之志小有补云。”所谓“春秋大义”,就是强调华夷之辨,维护君臣纲常。“春秋大义”是湖湘学派的“家法”,经世致用是湖湘学派的标志。

    湖湘学派的第二个时期是作为学派彻底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以胡宏的学术和教育活动为核心,是湖湘学派真正成为重大学术、思想影响的时期。时间大约在绍兴八年(1138)至绍兴。

    绍兴十一年(1141)秋天,胡宏在胡安国原建的碧泉文定书堂的基础上,将碧泉书堂改建为真正的碧泉书院。从此碧泉书院成了湖湘学派的真正思想、学术基地,从此,碧泉书院成了湖湘人才诞生的真正摇篮。湖湘学派的规模开始壮大,影响力也越来越深远了。胡宏“优游于衡山脚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创立了“性本论”的新理论,成•南渡之初最大的理学思想家,•儒学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想进路。湖湘学者乃至全国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而至者大有人在。胡宏实现了继承父志、传递儒学的夙愿。

    胡宏的教育主要是对内强调身心修养,他创立了“性本论”的理学思路,成为第一个消化北宋周(濂溪)、程(程颢、程颐)、张(横渠)理学思想并开出新的理论路数的重要哲学家。胡宏的这一理论对中国思想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性本论是湖湘学派的最重要的理论特色,是湖湘学派对理学发展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最了不起的贡献。她表明湖湘学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普通学派,而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派别,从理论上讲,她是南宋理学的最高成就之一。正如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五峰学案》中所评价的那样:“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做《知言》,(吕)东莱以•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全祖望甚至以•:“今豫章(朱熹)以晦翁故祠泽宫,而五峰阕焉,非公论也。”

    在胡宏主持湖湘学派的这一时期里,湖湘学派进一步坚守胡安国所设定“春秋大义”的家法,同时将经世致用提升到新的高度。把对外强调经世致用和对内强调心性修养当成学者最重要的为学工夫来对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弟子,如张栻、彪居正、吴翌、赵师孟、孙蒙正、向氏兄弟、胡广仲、胡大原、胡大本、胡大壮等。事实上,对内强调心性修养,对外强调经世致用,就是贯彻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伦理理想。作为湖湘学派的最根本的特色,这一点甚至影响了湖湘近千年的历史。

    湖湘学派的第三个时期是张栻实际成为学术领袖的时期,这一时期湖湘学派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湖南长沙成了当时全国最令人瞩目的思想、学术基地。时间大约在乾道二年(1166)至淳熙七年(1180)。

    乾道元年(1165),刘拱父知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聘请五峰得意弟子张栻出任岳麓书院主教,胡宏另一弟子彪居正充任书院主管。湖湘学派的教育基地从此转移到了岳麓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盛况空前。

    乾道三年(1167)八月,朱熹听说张栻得到衡山胡氏(胡宏)思想学术真传,携弟子林用中(字则之)、范念德(字伯崇)从福建数千里之遥,来到湖南拜会张栻,两人在长沙相研学术,辩论问题两月余,之后又同游南岳衡山。岳麓书院从此名声大噪,成了湖湘学派的中心思想阵地和固定的学术堡垒。天下学子竟以不得卒业湖湘为恨。

    第四个时期是胡大时成为核心学术人物的时期。时间大约在张栻过世(1180)以后至胡大时过世(具体时间难于确定,大约在1210年前后)。

    张栻之后,胡宏季子胡大时继任为湖湘学派的学术领袖。胡大时在思想、学术方面没有很大的创新,同时又先后师承陈傅良、朱熹和陆象山,经常外出求学,湖湘学派从此走向衰微。湖湘学派在这一段时间以后成了解答儒学理论中的疑难并普及儒学教育的一般性基地。湖湘学派此时已经呈散居状态,作为一个学派,已经很少有规模性的学术活动了。

    第五个时期是胡大时过世以后到南宋灭亡。具体时间大约在嘉定五年(1213)前后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

    胡大时死后,湖湘学派之作为学派,事实上已渐名不副实了。但是湖湘学派的影响很近,威力也很大,岳麓书院、碧泉书院和衡山文定书堂虽然均已没有非常杰出的学者主持,但诸生向学之风已然形成,他们坚持身心修养并将这种修养与捍守国家主权和保卫汉民族文化尊严联系起来,在南宋面临被元军覆灭的危险情势下,纷纷投笔从戎。谱写了一曲为国捐躯和为信念赴死的壮烈的人生壮歌。仅岳麓诸生就在长沙保卫战中“十亡其九”,其余则亦多有在抗元中壮烈牺牲者。只有极少数湖湘学者从此隐居不出,私下依然传递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术,湖湘学派在历史上消失了
胡铁华 离线

级别: 秀才


  • UID30
  • 精华 0
  • 发帖39
  • 金钱204 RMB
  • 威望77 点
  • 贡献值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104 点
  • 在线时间4(时)
  • 注册时间2008-06-21
  • 最后登录2008-08-03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6-26
隐山胡文定公墓记
山距潭城西百里许名隐山,宋胡文定公幽堂在焉。其山常兴云吐雾,岁旱时有龙女诡异出没,土人祷祀辄雨,世传神龙所居。山下有寺,宋天圣间,僧虎溪居之,灵迹屡著,后堕劫灰。时文定公自碧泉来游此,见寺宇颓圯,因而重修之,给田百余亩以供僧。由是往来其际,与寺僧法赞相唱和,咏南泉,题珂里,颜其寺曰慈云,表其山曰隐山,山以隐名自文定公始也。公卒窀穸于此,子五峰公没亦从而附之,乡人立贤祠以祀焉。癸丑春制台蔡公仁庵先生遣予致诔立石,予奉命召公裔庠生讳最与(日丙)者偕往其地,登墓致祭,见其峰秀山势盘结,佳气郁葱而钟灵聚秀,如石中玉蚌中珠,始知当日命意,著眼具见卓识,非同一山一水者比。瞻拜之余想其遗风余韵起敬起畏,有忾然如见其人,祭毕徘徊眺望,见后层峦叠嶂,若万马奔腾,而低昂则有次也,其灿然于山之前者,青峰耸翠气象万千,而排列则成行也,山之左右辄加曷解森罗拱聚,势若城郭之状,而状丽则一致也,其环抱乎山之下者,潆水如带,而流叶遗踪、隐水异迹都于此,呈其奇而集其盛,游目骋怀,真不类人间世矣,山之胜概若此。隐山乎山隐乎,无有知之而赏识者,公独扶筇策蹇流连其间,知此中有漆灯佳城,养潜德而可为,异日潜阔地,公于是乎终托于此,而隐山长传矣。呜呼,天下名山众矣,巍然如此者岂少哉,向非公归藏于兹,则虽奇迹伟观亦与荒烟蔓草同归泯灭已耳。千百世下又谁复有凭吊其上,景行仰止而识所谓隐山者哉,彼披图而览者,其亦有怀清风亮节于山高水长否。
清康熙十二年
知湘潭县事赵光耀云麓氏题
胡铁华 离线

级别: 秀才


  • UID30
  • 精华 0
  • 发帖39
  • 金钱204 RMB
  • 威望77 点
  • 贡献值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104 点
  • 在线时间4(时)
  • 注册时间2008-06-21
  • 最后登录2008-08-03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6-26
目前已确认的安国公派下的胡氏家族汇集表
安国公派下全国分衍表(2007/04/14)

中湘涌田胡氏 春秋堂
  长房支祖:[明]胡志仁,文定公九世孙                                    湖南省湘潭县石坝 
  二房支祖:[明]胡志聪,文定公九世孙  
  三房支祖:[明]胡志贤,文定公九世孙                                    湖南省湘潭县花石 
  四房支祖:[明]胡志员,文定公九世孙  
  五房支祖:[明]胡志梁,文定公九世孙  
  六房支祖:[明]胡志常,文定公九世孙                                    湖南省湘潭县留田 
  七房支祖:[明]胡志彰,文定公九世孙  
  八房支祖:[明]胡志忠,文定公九世孙  
湘潭龙口胡氏 麟经堂  支祖:[明]胡必得,文定公八世孙        湖南省湘潭县龙口 
湘潭胡氏 ? 支祖:[明]胡志达,文定公九世孙                        湖南省湘潭市郊昭山 
湘衡拗柴胡氏 务本堂 支祖:胡道权; 胡道衡                        湖南省湘潭县与衡山县 
衡山莫家园胡氏 ? 支祖:胡显恩,文定公十五代孙                衡山莫家园、吴家冲、吴家市、厚家冲 
衡山黄门桥胡氏 ? 支祖:[明]胡宗隆,文定公五世孙                    湖南省衡山县 
衡山岳后胡氏 ? 支祖:[明]胡文理,安国公十四世孙                  湖南省衡山县白果,双丰县等地 
衡山贯塘胡氏 ? 支祖:[明]胡德祥,为胡安国七世孙                  湖南省衡山贯塘 
衡阳巷子冲胡氏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衡山观底胡氏 ? 支祖:[元]胡震宗,安国公八世孙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醴陵建安胡氏 松柏堂 支祖:[明]胡庚山,安国公十五世孙          湖南省醴陵市八步桥乡
醴陵丽村胡氏 惇伦堂 支祖:[元]胡子振,安国公八世孙            湖南省醴陵市船湾镇 
邵阳胡氏苏湖堂 ? 支祖:[明]胡贤溪,安命之十六世孙                  湖南省邵阳、宁乡、武冈、溆浦 
益阳洗澡坪胡氏 ? 支祖:[清]胡智照,安国公二十二世孙              湖南省益阳县 
宁邑广济堂  思宗堂 支祖: 胡志诲字受祖(明)                            湖南省宁乡县等地 
澄江香山胡氏  荣寿堂
  仁派支祖:[元]胡福森                                                              江苏省江阴县及吴县等地  
  义、礼派支祖:[元]胡福旺 同上  
  智派支祖:[元]胡弥德 同上  
  信派支祖:[元]胡弥芳 同上 
丹阳斗门胡氏  翼经堂 支祖:[宋]胡鼎臣                                    江苏省丹阳县等地 
山阴胡氏 ? 支祖:胡兴一                                                      浙江省绍兴县等地 
后塘胡氏  聪听堂 支祖:胡泾,文定公玄孙                                江苏省宜兴县等地 
古虞胡氏 敕五堂 支祖:胡可,元迁上虞长者山麓                        浙江省上虞市等地 
崇明胡氏 ? 支祖:[宋]胡大忠,文定公七世孙                              上海市崇明县  
六枝胡氏 ? 支祖:[清]胡?      贵州六枝、                              安顺等地 

另还有江西泰和,山东有奉安国公为先祖的胡氏支系,但目前还在广东地区还没有发现安国公支系的胡氏。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来潮始祖姓名? 正确答案:胡道夫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