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来源: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299 作者:胡琼芬
——论胡铨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
【内容提要】 胡铨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胡铨的一生是忠贞爱国、为国为民的一生,他热爱祖国、敢于直言的精神和秉性值得我们学习。胡铨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一是年少时,抱定报国之心,并付诸实践,表现出了拳拳的爱国之情;二是秦桧当政时,反对议和,直书秦桧当死,请斩奸臣,表现出刚正不阿的人格品位和爱国主义精神;三是在被贬时,抗金斗志不减,而且在被贬之处传授中原文化,利国利民,虽身处困境而爱国依然;四是恢复官职后,仍然反对议和,和主和派进行了不屈的抗斗,爱国精神更加坚定。现在我们学习胡铨精神,主要是要学习他那种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完整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以其爱国主义精神为榜样,维护社会主义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完整统一。
【主题词】 胡铨 爱国主义 精神 表现
胡铨,字帮衡,号澹庵,生于1102年(北宋宋徽宗崇宁元年)6月初三日,卒于1180年(南宋宋孝宗淳熙庚子年)5月29日。南宋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道院)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词人,以刚直忠义名昭史册。他把一生奉献给国家和抗金事业,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操。为了保全国家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安宁,他不辞辛苦,上下奔波,胡铨的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广大人民心中永不磨灭。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敢于直言的精神和秉性值得我们学习。胡铨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年少爱国,以天下而为已任
胡铨年少时在家庭环境熏陶下,自幼聪慧好学,潜心学问,强记博览,胡铨幼年跟随萧楚习读《春秋》,能得其精髓。年甫弱冠,胡铨便才气横溢,初露锋芒。1126年胡铨中“国学”乡举举人。胡铨生活在北方金兵不断南侵的时代。他关心时事,面对严峻的形势,胡铨逐渐成为一名以天下为已任的有为青年。
南宋建立伊始,朝廷急需人才。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宋高宗赵构在淮海(今江苏扬州)开科取士,并亲自出了“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的题目。当时金人铁骑捉拿高宗,高宗四处躲避,提出这个题目是想找一条化险为夷的良策。年方25岁的胡铨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应试,在对策中,胡铨从民本思想出发对策主张“君主治政应听于民,而不迷信于天”。胡铨答策万余言,借题发挥指出“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要想生存下去,就得听从民意。尖锐地批评高宗为政听于天而不听于民,没有一切以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恃天命而不修人,所以才致祸乱叠起。在充分阐述“国交示例,听于民;国将灭,听于天”的道理之后,胡铨又具体指出了高宗为政不当之处,引古证今,层层剖折,对高宗用人政策的错误作了无情的批判,对如何治国兴邦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充分阐明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方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犯颜直谏,以及勇于变革现状的可贵精神给朝廷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宗皇帝见到胡铨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后授任抚州(今江西临川)军事判官。
因父去世,胡铨回家守孝,没有赴任。当时时局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朝廷节节败退。宋高宗率百官从东线南撤,自建康(今南京)经镇江、常州、湖州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想就此安居下来。而金兵不让南宋君臣有须臾安宁,兵锋继续南指,南宋朝廷不得已又狼狈南奔至绍兴、宁波,自宁波乘船改从海道逃命,直到温州。当此危急之秋,各地将官的腐败状况暴露无疑。多数州县不堪一击,官将们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更有甚者,则临阵倒戈,挟众为乱。年轻的胡铨,面对如此混乱、艰难的局面,毅然挺身而出,把自己忠君报国的理想付诸实践。1129年(建炎三年),隆祐太后(哲宗孟皇后)为躲避金兵追击,逃至吉州(今吉安市)。正在家中守孝的胡铨闻讯后,立即招募成千上万热血子弟,组成义勇军,与抚州太守张循相配合,入城固守,协助官军抵御金兵,保卫家乡。
这一时期,胡铨抱定报国之心,并付诸实践,表现出了拳拳的爱国之情。
二、反对和议,以国家存亡而生死拼搏
1137年(绍兴七年),被囚在金国的宋徽宗和宁德皇后逝世,讣告至临安,主和派趁机又大肆鼓吹和议,以和可以迎回徽宗梓宫及尚健在的钦宗和太后为借口。于是朝廷于1137年派遣王伦为议和使者,出使金廷。1138年8月,金国派其宣院事萧哲、左司郎中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与王伦一起到临安,以宋不是与金国对等的国家,而只是金所属国,并且使用皇帝“诏谕”字眼这种侮辱性的使节名称,已经激起南宋官民极大的愤怒,加之萧哲等傲慢无礼公然要求宋高宗到他们下榻的馆驿接受诏书,更激起朝廷中义士的义愤,许多人上书抗议,宰相秦桧却抓住高宗想早日实现徽宗梓宫和太后归还的心理,宣言“屈已议和,此主之孝也”。
奸相秦桧迎合金人,决策主和,朝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朝中就金国入侵战和问题斗争十分激烈。在这一关键时期,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挺身而出,对此坚决抵制。于1138年11月即以“冒渎天威,甘俟斧钺”的气魄,奋笔写下著名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截了当指出秦桧卖国求荣、朋比为奸、欺君误国的险恶用心,劝诫高宗“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声明自己“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要求高宗皇上砍下秦桧、使臣王伦、参政孙近三贼的头颅,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如若不然,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这篇奏疏(史称“斩桧书”),不仅“当日奸谀皆胆落”,而且使“勇者服,怯者奋”;浩然之气充于肺腑,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戊午上高宗封事》一出,京城文士争相抄阅,先睹为快,时人称之为“中兴第一,可与日月争光”。此书一上,在临安引起轰动,数日不定。当时宜兴进士吴师古将此书刻板印行,南宋上至官吏下至百姓争相传诵。金人闻讯急忙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胡铨因直谏而得罪了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为此而遭贬谪。
这一时期,胡铨虽官位低微,但位卑不忘国家,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能够舍小家顾大家,坚决反对议和,表现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品位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身虽遭贬,以教化民生而奋斗不已
秦桧在读到上面的“斩桧书”后,以“狂妄上书,语多凶悖,意在鼓动,劫持朝廷”的罪名加于胡铨,并把胡铨予以贬放。1148年(绍兴十八年)11月胡铨被移谪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
胡铨不以个人的生死为虑,非常关心海南文化教育的进步。他克服重重困难,著书立说,执经授徒。为发展海南的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岛南崖州文化的兴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临高志》记载临高志》记载,绍兴十八年( 1146 年)胡铨从岭南新州贬谪到吉阳军(今三亚市崖城镇)编管,他从雷州半岛乘船于澄迈县通潮驿(今老城镇)登岸绕岛西线经临高买愁村(今皇桐乡美巢村)时,便口占了“买愁村”七绝一首。到了县城,县令谢渥恭请他宿于“茉莉轩”。胡铨题了“茉莉轩”匾额,并有诗云:“眼明渐见天涯驿,脚力行穷地尽州”。当时谢渥召集临高县全邑士子来聆听胡铨讲授春秋大义,反响热烈。偏居一隅的临高士子,有幸听了胡铨的演讲后,创作热情大增。临高博顿村士子戴定实请他进村当面指导诗文后勤奋攻读,终成为临高第一位举人,让后代临高人感激不尽并入志记载永志不忘。
《崖州志》记载,胡铨居琼8年,一心传经授课,使当地黎民普受教化。胡铨路经临高,传播中原文化,对推动临高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邑人建立了“澹庵祠”、“澹庵书院”、“澹庵井”来纪念他。
这一时期,胡铨以其高崇的人品,丰厚的才学与强烈的爱国精神,为海南的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恢复官职,以矢志爱国而抗争到底
1156年(绍兴26年)秦桧死后,胡铨由海南移往衡州(今湖南衡阳),处境稍有改善。1161年(绍兴31年),胡铨得到自由,结束了23年的岭海流谪生活。1163年(隆兴元年),孝宗即位。即位后,彻底平反了胡铨的冤案,胡铨又被起用。
1163年(隆兴元年)5月3日晚上,孝宗在临安内殿密阁亲自接见胡铨。孝宗问:“久闻你喜直谏,你就谈谈该如何执政吧!”胡铨当即提出“修德、结民、练兵、观衅”等四点意见。孝宗在席间对胡铨说“卿真忠臣,汉之汲黯、唐之魏征,也不过如此”。从此胡铨尽心辅政,主张修复中原。针对当时朝中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表予以反对。胡铨屡次劝说孝宗要坚决信用张浚主持抗战恢复大计,不要惑于谗言,动摇既定的抗战方针。这一系列忠言谠论,对于孝宗一朝的朝政裨补甚多。然而,孝宗的对金政策也有动摇的一面,对胡铨的意见通常只是口头赞许,实际上并不采纳其意见,反而常常受主和派汤思退等人的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胡铨再次成为反对议和的杰出人物代表,与宰相汤思退为首的主和派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请孝宗迁都建康(今南京),作恢复中原光兴之计。
1163年(隆兴元年)宋金交战,符离(今安徽宿州市)一役宋军大溃,金方趁机要求宋朝割让海、泗、唐、邓四郡(分别为江苏连云港、盱眙,河南唐河、邓县)。隆兴北伐失败后,胡铨又勇敢的站起来,上书孝宗道:“臣窃以为思退又一秦桧也!思退下去,国体弱矣!”奏请皇帝不要因小败而气馁。在胡铨精神的感召下,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思退等奸邪误国,招致敌人,请斩之。胡铨领导的反抗投降运动,取得了局部的胜利,胡铨的正直之声满誉天下。十一月,孝宗召以和戎遣使,在宫廷询问侍从、台谏,主和与可否者各半,只有胡铨一人言不可和。
1164年(隆兴二年),胡铨升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当时,金兵向商、秦之地进发,楚荆、昭关、滁州等地先后失守,只有高邮守臣陈敏顽强地拒敌于射阳湖(今江苏东部)。形势十分危急,胡铨一面上表弹劾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敦促他迅速出师求援;另一方面又亲自带兵上前线抗金。时值严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手持铁锤下河击冰。将士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奋勇作战,终于击退了金兵的入侵。
1179年(淳熙六年),胡铨已届78岁高龄,疾病缠身,不能再上朝了,孝宗才准许他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定居家乡青原山南麓。1180年5月,胡铨病危,弥留之际,仍口授遗表,悖悖期望孝宗皇帝“舍已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自己则愿学习唐代安史之乱时忠贞杀敌、以身殉国的张巡,“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
这一时期,胡铨恢复官职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仍然反对议和,和主和派进行了不屈的抗斗,爱国精神更加坚定。
五、胡铨精神的现实意义
胡铨的一生是忠诚的、正直的、爱国的一生,正如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一诗中所写:“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胡铨终其一生,以爱国为始,因爱国而终,其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现在我们学习胡铨精神,主要是要学习他那种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完整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以其爱国主义精神为榜样,维护社会主义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完整统一。
江西遂龙律师事务所 胡琼芬
2009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