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F-W OQ
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b:8-Lt:M
溯本追源、寻根访祖,有些堂号还蕴含着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现采撷几则以飨读者: D=e&"V a
例如王姓书“三槐堂”,或匾以“槐荫启秀”。其故事出自《宋史•王旦传》:王旦父,以文章显于后汉、后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在开封建有王家的三槐堂。王植三槐,是借用三槐喻三公典故。《周礼•秋官•朝士》有“面三槐,三公位焉”的记载,说是周朝宫廷外种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在这里站立。三公是朝廷中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代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文学家苏轼,同王旦之孙王巩是朋友,曾应王巩的请求写了一篇《三槐堂铭》,广为流传。 O||M
|
谢姓“宝树堂”,出自东晋谢安与堂侄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寡敌众,大破前秦苻坚的大军,扭转了东晋的危险局势的故事。谢玄曾说:“芝兰玉树,生于庭阶。”玉树即宝树,意思是说谢家的子弟人才很多。后世文人常用“宝树”作典故,以喻子弟贤俊。王勃《滕王阁序》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句子。谢氏族人以“东山”、“宝树”作他们的堂号。 ^>[Z~G($
张姓门前夸耀的,是“百忍遗风”,他们常以“百忍”为堂号。有言道“百忍成金”,这中间包含着累世同居的故事。《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亲自到他家中,询问他怎样保守家业、和睦同族。张公艺写了 100多个“忍”字作答,高宗皇帝感动得流下眼泪。“百忍”之中虽有几分辛酸在,但能感动穿龙袍的万岁,也是值得荣耀的事。中国古代推崇累世同居、几代同爨、长幼有序的大家庭。于是,张姓人家以“百忍”为堂号,铭门额,因循成为惯例。唐玄宗做生日,群臣多数进贡奇珍异宝,惟独张九龄呈献《千秋金鉴录》五卷,得到玄宗皇帝的嘉奖赐书褒扬,其族人便以“金鉴”为堂号。 1
Ocyrn
杨姓为“四知堂”,出自“杨震举王密,不受四知金”典故。杨震,东汉人,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职。有一个叫王密的人受到杨震器重,当上了昌邑令。一日夜,王密怀揣重金谒见杨震,欲以报答,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故“四知”便成了杨姓堂号。 KyDQ<Dq&
周姓人家常名“爱莲堂”,是因名篇《爱莲说》出自宋代名儒周敦颐。《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情真意长,说莲喻人,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极致。周敦颐以后,周姓人家以“爱莲”为堂号,不仅引《爱莲说》为自豪,还旨在以“花之君子”来自励。 R}*e% EG/
赵姓“半部堂”,出自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刘姓“明德堂”,出自刘邦明德治天下的史传。 XjWoUnz
唐代宰相裴度,因为宦官当权,自己受到排挤,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桥建别墅,起造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命名为“绿野堂”。后来裴氏有一支就以“绿野堂”为堂号。 IGVNX2
田姓有一族的堂号为“紫荆堂”。“紫荆”典故出自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紫荆树》,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汉代田真,与弟田庆、田广分家析产。堂屋前有一棵紫荆树长得茂盛,兄弟三人商量,明日将把树锯成三截。第二天,紫荆树枯死。田真走去一看,大惊失色,对两个弟弟说,树本同根,听说要被锯成三截,所以枯死了,真是人不如树呀!于是,兄弟三人决定不分家,也不锯树了。说来也怪,那株紫荆树也马上变得枝叶繁茂了。 0,,x|g$TpT
柯氏“瑞鹊堂”。北宋神宗时,南安人柯述(或说是晋江人)曾奉命赴漳州赈济饥荒,有两只喜鹊栖于厅堂。传说当柯述离漳时,百姓手攀车子,不忍其离开,双鹊飞翔数十里,喧噪彷徨不忍离去。泉州柯氏便以“瑞鹊”为堂号。 ppS,9e-
范氏“麦舟堂”,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到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到家中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范氏后代以此为典,用“麦舟堂”作为其堂号。 V\Rbnvq
游姓“立雪堂”,出于立雪程门的故事。此宋游酢与杨时一起拜见理学大师程颐,程颐正瞑目而坐,游酢和杨时侍立等待,等到程颐醒来,门外降雪盈尺。游姓人家以“立雪”为堂号,表示要世代弘扬尊师好学的传统美德。 #;H+Kb5O
戴姓有一支家族的堂名为“礼经堂”。“礼经”,指汉代戴德删《礼记》为八十五篇,称大戴《礼记》;其侄戴圣又删为四十九篇,为小戴《礼记》。 UnGG%
艾姓“爱民堂”,出自宋朝吴兴令艾若纳爱人民,恨恶吏。他在桌旁写了一幅座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棒折胥吏手,何劳诵《大乘》?” +DksWbD
一姓几支,各有堂号的例子也是有的。山东章丘的孟家是经商的巨贾,孟氏兄弟分立门户后,各建本支堂号,于是绸缎布料店,便有了开“瑞增祥”的“容恕堂”,开“瑞蚨祥”的 “矜恕堂”,开“瑞林祥”的“慎思堂”。孟姓的这些堂号,均选自孟子言论。 $/6.4"j
廖姓堂号有“果烈堂”,从三国廖化做事果敢刚烈而来;“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书房命名而来。 =d`,W9D
其他如钱姓“彭城堂”、吴姓“三让堂”、 瞿姓“八桂堂”、 陈姓“三益堂”、郑姓“玉麟堂”、丁姓“御书堂”、贾姓“积善堂”、毛姓“保德堂”、彭姓“述古堂”、黄姓“怀德堂”、韩姓“昼锦堂”、鲁姓“三异堂”、毕姓“崇德堂”、颜姓“福圣堂”、高姓“聚庆堂”、马姓“伏波堂”、白姓“香山堂”等,各有其典故。 gVk_<;s
堂号源远流长,出之有典,代代相传,是各个姓氏编纂家谱的主要依据。同姓同宗者堂号一致,同姓不同宗则异。亦有异姓异宗而堂号相同者,天下不尽统一。 nx=Zl:Q}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C";F's)
作者:王永宏 (来源:百度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