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5?<|3
vcaBL<io
1、孝感动天 ?3.(Vqwog
kyp U&F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AM1/\R
BDarJY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N0
2zPC
8
1v
>
2、 亲尝汤药 u>JqFw1
/h{go]&Nb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a15,'v$O
a*
pXrp@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Y*]l|)a6_]
g}\U, (
PR48~K,?
3、 啮指痛心 Dwm@E\^ihm
S7@ZtFf
曾参,孔子的得意****。 t;Fbt("]:
b'1/cY/!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p,M3#^ q
p~v2XdR
4、 百里负米 Qi(e`(,'
XHwZ+=v
仲由,孔子的得意****。 z226yNlS
9n06n$F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X}n&`y{/
V{7lltu
5、 芦衣顺母 :)^#
xE(
3fbD"gL
闵损,孔子的****。 ~v{C6)
hY4)W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CuV=C
Ay>
R#[QoyJ
$1Q3Y'Q9
6、 鹿乳奉亲 jSUAU}u!M
*il]$i
郯子,春秋时期人。 Yc.
~qmG/z
M]%!n3Fb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SMoodFBS
z=- 8iks|
7、 戏彩娱亲 c0,gfY%sI$
F3H:I"4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ZnA,
b.w(x*a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pw(U< )
]$XBd{\D{
8、 卖身葬父 B5?c'[V9
mcP{-oJ0W
董永,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C!R?
;|;h9"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Y.uZJ6+
IlC:dA
9、 刻木事亲 \(
Gf+
b_K?ocq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 f:JYG]E &
Le#E! sU
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
%U~lr
&t9XK 8S
10、 行佣供母 s[{:>~{iq
{V
t^Xc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mBD!:V'
/v|68x6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7-G'8t
k:+)$[t7
11、怀橘遗亲 9$4/frd
dl3LDB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8g2-8pa{
`Q(]AGI2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bdsHA2r`s
`|ck5DZT5L
12、 埋儿奉母 ^V0{Ew/x
dg'CHxU
郭巨,晋代人,家道殷实。 }77=<N br
V.P5v{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v|,[5IY
7}iewtdy,
13、 扇枕温衾 EU&3Pdn
d
bTo@gJkn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vgh
KI
Zc' >}X[G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BF1O|Q|d6
lJz?QI1
14、 拾葚异器 -$]DO5fY
0z'={6,
蔡顺,汉代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bTy'5"
D0E"YEo\nv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l`s1C
q3pN/f;kr,
15、 涌泉跃鲤 65`'Upu
n[cyK$"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O:qaD^
AN:RY/ %Wo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hy
?/|@ #&
16、 闻雷泣墓 'i h
>!v,`O1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ju
P- o%
/K<GN7vN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