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i'4.w?O Z
1<5Ug8q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跆,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1j:aGj>{
/,UnT(/k(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弟、仍、云、耳。“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 8mFi
1
Hmt2~>FI[
Bv'%$}}-
附: wy0?*)~
01 父为考,母为妣。 yMTO 5~U{
M.r7^9 P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_SJ:|I
6bLn8
UT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tI
F*pC
C4P<GtR9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a@d 15CN
o. ;Vrc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_>^vW1
f
7GWOJ^)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D79:L:
Z7RBJK7|.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 2imS
)>S,#_e*b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l {>j8Ln
(QJe-)0_y
09 父之姊妹为姑。 ?s3S$Ih
-Ou.C7ol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yHz7^6-5
3RT\G0?8f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KBF
VqpC@C$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j7k}!j_O{
(6Z^0GL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nS*Y+Q^9a
m<#12#D
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glNH1d
6/Xs}[iJ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kuV7nsXiQ
)AQ^PBwp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B,0yUu'
HP1QI/*v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qq"X'3t
p2{7+m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y{>f^S<
f$ xp74hw3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O6R)>Y4
Qop,~yK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7]hjf_h
xI{4<m/0N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voRry6Q;
4^F%bXJ)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t'l4$}(
U`mX
f#D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Dr!\.hL
#e|o"R;/`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zqo0P~
_>Raw
25 父之妾为庶母。 Aj4 a-vd.
)ffaOS!\
26 祖,王父也。 0lg$zi x(
1x:W 3.
27 晜,兄也。 ──宗族。 jTvcKm|q
+*]$PVAFA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pO
c2V
5M0Q'"`F: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pg4W?N`
f
+{=##'0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M?RL@j
49~d6fH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Es\ld
:ZV|8xI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母党。 }kqh
[`:
>u&D@7~c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1
:p'
nn_O"fZi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d_@
E4i
&v{#y
zM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4]h/t&ppq
,Vhve'=*2
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7__[=)(b2X
Q[biy{(b8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Jr2yn{s=S
<l{oE?N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4XjwU`
=:gKh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
ys5.|
^l!SIu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0ywg
da7"Q{f+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s9E
nK1eh@a9Qv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妻党。 WigtTAh4
_O`p (6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p
&<.H_
(p-q>@m
44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WNGX`V,d
3^7+fxYWo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pl`4&y%Me
K%v:giN$l`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Y
.5 ?
NN*L3yx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ZM'dIk?
6e-ME3!<l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3W?7hh
$hhXsu=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r%U6,7d=)
8z`ZHn3=
50 两壻相谓为亚。 Nk7y2[
}dkXRce*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
WWhCRq
u cpU$+
52 嫔,妇也。 J!uG/Us
s2O()u-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婚姻。 QLY;@-jF$
zZCl]cql
ET}Z>vU}
+
附:血系/远亲称呼大全 J&A1]T4d
直系血亲 RE>Q5#|c
父系 1Wpu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Tb i?AJa}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qp})4XT v
母系 4Zbn8GpC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7{m>W!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ojM'8z0Hn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9ts@B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t"VT['8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S;[7T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w"'
Pn`T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dA)T>
6Z_V,LD9L
旁系血亲 ;M~,S^U
父系 k{ qxsNM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a=MN:s?Fc0
大妈:大爷的妻子 %~Yo{4mHs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DTezG':
婶:叔叔的妻子 ^Q8yb*MN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oMbd1uus
姑夫:姑姑的丈夫 ,JwX*L<:
母系 Ey=2zo^F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MLd;UHU
舅妈:舅舅的妻子 rH7Cv/Y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lh;fqn`
姨夫:姨的丈夫 U"GxXrl
父系 h@
lz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G[:(BoB<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H:DR?'yW
母系 p/Ul[7A4e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8eB,$;i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E)*ht;u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sC3Vj(d!i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z#eYn%d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v2x+_K}J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n7@$kq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gv67+Mf
9nAP%MA`
旁系血亲 38w^="-T
父系 yY#h1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KdoI
大妈:大爷的妻子 chICc</l&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JrEg$K
婶:叔叔的妻子 yY8zTWji_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T~3{$
姑夫:姑姑的丈夫 j@4MV^F2c
母系 ZUI6VM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m7k }k)
舅妈:舅舅的妻子 ;^N
lq3N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N:lE{IvRJ
姨夫:姨的丈夫 ;.4y@?B
姻亲 f\R_a/Us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i:YX_+n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W` x.qumN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l,o'J%<%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gXI-{R7Me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6w<rSU d'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xb\EJ1M>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sywuS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C_J@:HlJ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4M&$wi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h\!8*e;RAW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RG'iWA,9m`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mh8fJ6j29N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 ITd\)F%N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LAC&W;pJ"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Phi5;U!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J$6WU z:?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XJ7ff&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a]p9[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