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经唐代名宦常衮、韩愈等创立州学,大力推行教化之后,士人向学成风,至宋代已是科举鼎盛,文风大振,甲于岭表。据志书记载,至宋理宗淳佑(示字旁)三年(1243)潮州知州郑良臣鉴于潮州未有书院,因就城南昌黎庙旧址创立“韩山书院”以祠文公,以诲士子:淳祐九年已酉(1249),潮州知州周梅叟为纪念先祖濂溪先生周敦颐(谥号元)曾游历至潮,有功于民,因建“元公书院”以作纪念。故《永乐大典》卷5343盛称“潮二书院,他郡所无;文风之盛,亦所不及也。”极为推崇备至。这两座书院,俱由知州倡建,规模与州学相等,书院山长由州学教授兼任,应属官办书院。
在此二书院创立之后不久,潮州辖县潮阳京陇(现也称“荆陇”,属惠来县)于南宋理宗咸淳初年由邑人、咸淳四年正奏进士第五名、官至河南嵩州知州胡申甫创建了“京山书院”。这和上述两所官修书院不同,应属私家书院了。
据南宋福清人、官至司农少卿、中书舍的林希逸在所著《竹溪斋十一稿续集》卷11中有为胡申甫所作之文《潮州海阳县京山书舍记》(作于咸淳五年)和七律《寄题京山书院,胡兄申甫新作,祀文公(朱熹)与安定(胡瑗)》,记载了胡申甫创建京山书院的经过和规模。
胡申甫为咸淳四年进士,《省志》、《府志》等俱失载,顺治《府志》记载是年进士只有潮阳萧规、赵嗣助。而林希逸《记》之题目又称“潮州海阳县”,有学者历考郡县旧志地理之部、乡村之属,无京山之名。现据明潮阳人、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李是胡家婿)所撰《宫詹遗稿》卷三《潮阳胡氏族谱序》中称:“(胡氏)始祖曰玑阁者,宋中来居潮邑南部之京陇。……(仕球)子申甫(正奏进士第五名)由科第任崧山县主簿(崧山县疑误,待考。1985年泰国胡氏宗亲会印发的《(潮阳)胡氏族谱》中同名文章称为河南嵩州府知府,错),焯有惠政,闻于人。”据1991年胡公木《胡氏谱记略》,潮阳华桥和惠来京陇胡氏的先祖为胡用宾,于唐总章二年(669)任潮州刺史,后创胡仔寨(今属福建东山县)。今潮阳胡氏,则为其传下第7代裔孙胡道夫,字宗传,南宋绍兴十九年已巳年(1149)登进士,授员外郎,袭授玑阁使。因奏劾秦桧,备受迫害。绍兴二十六年丙子岁(1156年)举家浮海南下避祸,至潮阳丰欢乡靖海港口龟港登陆暂住,随后落籍于附近之京陇,遂成为入潮开基祖。子胡成皞,字宣义,生二子,长子胡朝散留京陇,次子胡朝聚迁创于新兴乡之华渚(即现峡山华桥)。现“胡氏派系族表书表”辈序名号1—20世为宋代胡道夫所订,21—30世为进士胡申甫所订。福建诏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云南按察副使胡文撰《父子进士文士谱序》称:“广东潮阳,则申甫登甲第,禄(申甫曾孙)膺嘉议大夫。”林《记》称“潮进士胡君申甫”应即此人,《记》之题目称“潮州海阳县”应为“潮州潮阳县”之误记。何以称京陇为京山呢?因“陇”有丘垄即小山丘、土堆之义,所以京山应为京陇之别称。
现抄录林希逸题京山书院诗如下:“天南胜处是京山,精舍新成数百间。柱石规模何整整,衣冠人物想班班。昌黎教法依然在,安定家老喜复还。受用不穷书富贵,吾侪本领学曾颜。”
贴子来源:
来源于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