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民间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JpD<2Mz_|V 春节期间,海陆丰各门派武馆的“虎狮”①班到各家各户拜年庆贺是传统民间风俗之一。“虎狮”象征威武无畏,能驱邪逐妖,满足民众祈福纳祥的心愿。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着其舒展可爱的舞蹈动作,赏心悦目;高潮迭起的武术表演,扣人心弦,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 海陆丰有句俗话叫“食甜粿睇虎狮”。不管你是当地人还是客人,每当听到║:32 35 32 3 │61 65 31 2 │1?2 35 55 1 │6?1 65 31 2 │53 2 61 2│ 55 1 56 1 ║②的音乐时,就知道“虎狮”来拜年了。大人、小孩们只要随着“虎狮诗”寻去,便可看到拜年的“虎狮”队伍:笑容可掬的管事手执帖子、拿着礼篮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提有武馆字号灯笼的汉子,紧接着便是手执虎叉的壮汉,“虎狮”就在虎叉背后,“虎狮”的前两边是头戴大头笑和尚帽,穿女人衫裤,手拿大葵扇的“大头和尚”,然后,两边是手执刀、枪、剑、棍、铁尺、半砍刀、藤牌刀等壮汉护卫队伍,奏乐班亦在护卫之中。“虎狮”班进村入乡参拜各方“土地爷”,到各家各户参拜时,必送红包、燃鞭炮以表谢意。最后,选择开阔场地 “打虎狮”(舞狮、虎或麒麟),大鼓镇中,各种乐器在两边,“虎狮”睡在大鼓前面,壮士平执武器又在“虎狮”两边。人们便围了个大圈,坐的坐,站的站;一边吃甜粿,一边睇“打虎狮”。随着指挥大鼓 “咚、咚”声响,各种乐器奏起了旋律悦耳动听的“虎狮诗”。“虎狮”闻乐起舞,共分为五个段落。1、朦胧睡醒;2、早晨操玩;3、饿狮寻捕食;4、饱后懒体小休;5、日落寻伴归巢。其中,海陆丰舞“虎狮”有一大特色,为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所以在“虎狮”舞的第四节中加插了天上玉皇大帝派来降狮仙童带着降“虎狮”法宝到人间,收伏“虎狮”并带上天庭镇守南天门的情节。“虎狮”舞完后便由徒弟们表演自家门派的武术套路,即拳术套路、刀套路、棍套路、铁尺套路、半砍刀套路(双刀)、滚藤牌(盾牌)。各套路徒弟们演毕,师傅就出来“煞拳尾”。之后,便是最精彩的“盘五彩”,即是短刀藤牌滚,藤牌对枪,空手对刀,空手对枪,空手对铁尺,空手对短刀,拳对拳等。从对打到混打,表演达到最高潮,人们燃放鞭炮、喝彩。地方老大领着一班壮汉,执着用青竹贴有钱币的花布长旗冲场子,以表示“虎狮”班演艺精彩,劝休狮,至此,表演也就结束了。
]U! ?{~ 海陆丰民间舞“虎狮”,“盘五彩”的历史悠久,相沿成俗至今。汕尾主要有少林和峨嵋两大门派武馆,大部分武馆都设有“虎狮”班,而所有“虎狮”班必出自武馆。他们的“虎狮”有的叫“独角麒麟”,有的是“‘敢’仔狮”(客家狮),还有“独角的青狮白额”,等等;通过“出狮”,一方面能满足民众的习俗需要,一方面既可张扬武功,树立在武林中的权威和地位,又可增加武馆或个人的经济收入。所有“虎狮”班有不成文的传统规矩:新“虎狮”必须由名人或“虎狮”师傅点睛后才能出演;如果“虎狮”班在路中相遇,要互相行礼,不打锣鼓,礼毕各把“虎狮”头搁置右手边胸前,全班人员静默,各靠路边过走。如果有一方把“虎狮”头抬高、敲锣打鼓,那便被视为向对方挑战;“虎狮”班在路口或舞“虎狮”时,路过的“虎狮”班便要息锣鼓绕道行走,如果敲着锣鼓从在场舞演的“虎狮”班边经过,那又被认为是向对方挑战了。“虎狮”班在某地方开场演出后刚离场,若有其它“虎狮”班随着在原处开演,即被视为“扭狮窟”,此乃“虎狮”班之大忌。“虎狮”班每到一地必先到武林世家、武林前辈参拜,执帖子的管事带着四式礼品先登门参拜,然后,“虎狮”蹲低跪着进门参拜,完毕倒退而出,再在门口参拜三叩首,被参拜之武林前辈便行“双手托起礼”并给管事红包,同时燃放鞭炮,以示尊敬。“虎狮”班在出狮前要择日拜祖师爷,拔“圣杯”问明:在某时某地开鼓。按常规,从哪里开鼓便要在哪里休鼓。“虎狮”班如果出狮就必须连出三年后才能休狮,不过,这由各门派灵活掌握、变通。
7
\!t/< 由上可见,海陆丰地区民间的“虎狮”舞的主要特点突出了一个“武”字,是展示民间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通过上述“窗口”看到的“武术”仅是沧海一粟。那么,海陆丰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情况究竟怎样?下面将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V$m!i; 二、海陆丰民间武术文化的传承种类和特点
<:2El9l! 自古以来,海陆丰地区崇武习武之风甚浓。明洪武二十七年,为抗击倭寇入侵,明朝在沿海地带的碣石、海丰、捷胜和甲子设立卫所城,军士习武之风流布民间,尤其是清代至现,不论那个乡村、镇,学习武术的风气很高,遍布每个角落。总的来说,流传在本市的有两大派,即少林与峨嵋,这两大派的种类繁多,派内分派分家,除我市原有的拳术外,70年代传进我市的有北腿戳脚、北少林罗汉拳,80年代传进了形意拳、岳氏连拳、螳螂拳、咏春拳、猴拳、欧阳峰南拳、太极拳、峨嵋洪门拳、少林虎鹤双形拳等。还有很多青年武术爱好者前往河南省各武术学校学习的北派少林拳。目前,全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练武术的人员,计不完全的统计超10万人之众,外加一、二、三级拳师约3000人左右,武术馆和朋友会武馆约800间左右,“虎狮”班约有500班左右。下面分别介绍少林与峨嵋两大派的主要拳种及戳脚技法。
4At%{E (一)少林武术门派的种类和特点
vEvVT]g[V 海陆丰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从清朝中叶 (1742)开始至今已有263年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清朝时期主要有南少林派;雷家教、朱家教、李家教、五祖拳;北少林拳。少林拳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拳见长,北派则以腿功见长,各派之中还分支为很多教派、家派。
%rzC+=*; 1、南派少林雷家教拳术——可塘“罗山拳.
i(2s"Uww, 清乾隆七年(1742年),海丰可塘罗山村庄厝乡郭姓第七代郭转(后迁郭厝寨)、海丰可塘下踏村王铁手、市城区东冲镇石洲村王绍良、市区莫遮蛟、陆丰西山曾埔胄等八位先后到福建南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被至善禅师收为少林俗家弟子,少林寺至善禅师是南少林主持,是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朝元禅师高徒。1766年八弟子奉师傅命下山收复被外界侵占的少林寺庵并回乡开拳馆广收弟子.南少林寺是南派拳术之正宗,他吸收我国各家拳术之长,其风格特点既长于手法,又善用腿法,故被誉为“南北合拳”。由于南少林寺拳术的发展及传播迅速,清王朝以“少林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派兵围剿,黑夜重兵包围了福建少林寺,四面纵火,意欲一网打尽,在寺的和尚只逃出五位武功高强师兄弟,后称“五祖师”,因郭转等八师兄弟已经毕业回海陆丰执教,幸免此灾!但清王朝大破少林寺后,为了斩草除根,特派高手红眉道人率众高手追踪到海陆丰,以武林界的比武为名,发下武林帖,约定1791年农历正月廿日在汕尾关爷宫戏台比武,意欲一网打尽。在这次比武中,王铁手打死了林铁牛,郭转与红眉道人比武,当场打死了红眉道人,郭转中红眉道人毒刀,两个月后不治,毒发身亡,享年56岁。
QK%{\qu 少林弟子为了避开清廷的追捕,四处逃生,每到一地,暗中教拳,发扬南少林拳术。海陆丰少林弟子后被称为“少林海陆八大弟子”。当时,因至善禅师授各人的武功不同,所以各大弟子传习的武功也不同。陆丰西山曾埔胄的拳术与海丰罗山郭转同属南派少林雷家教;莫遮蛟隐居东莞,暗中收徒教拳。
w8kp6_i' 雷家教拳术是正宗南少林拳,短打近攻,动作迅疾、勇猛、刚劲有力,演练起来富有阳刚之美,同时刚中有柔,灵活多变,手法敏捷。手法上讲究五行变化生克,其手法有:冲、点、臂、粘、砍、靠、捞、迫、抹、敲、挫、摆、搭、剪、钩、压、插、搂、锁、封、盖、托、叉、刁、裹、扣、砸、挂、带、拍、缠、推、撞、抄等;在步法上则要求做到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技击上要求做到:猫穿狗闪,兔滚鹞翻般灵活;一拳一脚均着眼于实战,不练花架子;头顶项稳,紧挡沉胯,马实身正,步要进低退高,前轻后重,轻灵稳固,脚尖俏抬离地面,运动势激烈凶猛;讲究精、气、神、手、眼、身的配合,要求节节贯穿动力,筋肌富有弹性;多用撒步、忖步、退步、跨步、盖步、插步、跳步、进步、变身步、侧跳步、冲步(嗤步)、追步(跟步)、逼步(上步)、绞花步等。身法要求做到:紧挡沉胯,腹实胸宽;俯仰展伸,折转扭拧;吞吐沉浮,互相配合,应势而施,应拈多变。腿法有:蹬、绊、勾、撩、弹、踢、踹、点等,要求腿不过臂,动力要求起于足腿,发于腰间,达于手足,腿踢四面八方。技击特点:逢弱则“进打中,退打肢”,遇强则左右闪躲,欺其四肢,巧狠并行,出手快速有力,灵活多变,“得实则刚,化势以柔”,上、中、下三盘动作快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凑,快速连贯腿法虚实难捉,狡诈多变,手脚并用,周身浑然一体。其拳运动幅度较大,动作优美大方,处处表现出拳技的风格特点。
uYhm
F p 南少林狗拳属女子创拳。明朝时期,福建少林寺对面的白莲庵是少林寺的分支,是正宗少林拳。白莲庵中的尼姑擅长这种拳术——狗拳。这种拳术和男子对打下用正面受到攻击,并能巧妙地用地趟动作致为守庵防身的功夫。清王朝大破少林寺时,该庵也遭牵连,只逃出“四月大师”尼姑。“四月大师”尼姑逃到福建永春县被一陈姓人家收留,为感其恩,便把该拳艺传授给陈姓人家。从此,该拳便流传于民间,是国家稀有拳种。
!BP/# 清末时期,海丰圆山村前辈陈鸿鼎、陈鸿悦堂兄弟非常喜爱武术,曾两度到福建跟少林拳师学习拳术,两前辈师满后执教村中,陈鸿鼎兼外出教拳及行船。!
xYRN~nr 民国初年,陈鸿鼎收留了一名在福建打死当地恶霸的叶素里作为船工。因一次外出教拳比武时,叶素里用高超的拳术救了陈鸿鼎的性命。陈鸿鼎发现叶素里拳术高超,便拜其为师,从此叶素里便在圆山教授陈鸿鼎拳术三年,陈鸿鼎满师后,叶素里师傅便去“过番”(去国外)。
votv rZ
= 少林狗拳的风格特点:模仿狗的奔、扑、滚、翻、撑、仰、蹬、卧、闪、窜、抖、跳的格斗动作,分上、中、下三盘,其中以下盘为绝。它既有独特的地趟动作和丰富多彩的腿上功夫,又有南拳的手法特点,也是北腿的腿法风貌;刚柔相济,灵活多变;上下飞腾,似南似北,独具一格,有“少林地上飞龙”之美称。少林狗拳拳法灵活多变,借力打力,手脚并用;技击性强,以弱胜强,能充分发挥力学的杆杠原理,攻敌之弱,快速无比。这种拳术原有12个套路,后经陈鸿鼎前辈多年总结补充,发展到18个套路,故海陆丰民间称这种拳为“圆山拳”。
G 2+A`\] 3、南少林五祖拳
\d2Ku10v[ 南少林五祖拳为少林寺五位武功高强的武僧所创。五祖拳以南拳为主体加以发展,丰富了南拳的内容,拳中也有五位高僧各人的体征及悟性所创立的异同拳术。所以,五祖拳有几种。其手法有:靠、缠、捞、迫、抹、摆、剪、钩、压、插、锁、封、托、挂、带、拍、撞、砸、扣、擒、拿、扭等。其腿法有:蹬、绊、匀、撩、弹、踢、踹、点、跺等。技击特点:腿踢四面八方,巧狠并行;出于快速连绵,灵活多变,动作连贯;逢刚化柔,逢柔制刚,上中下三盘刚柔相济,配合默契,勇猛如虎,守如处女;声东击西,指上打下;虚实难捉,动作幅度大,进攻能力强;有刚阳之美,刚似猛虎,柔如棉里藏针;近身远搏,灵活自如。陈南枝(海丰人)将南派少林朱家教拳术传至潮汕地区一带,并在当地居住俗称“南枝拳”。
:xm,Ok 4、南少林朱家教——赤坑“溪角山拳”
TPt<(-}W 赤坑镇溪角山村王妈起师傅,生于1852年,1875年到海丰白水磜(莲花山)寻师。白水磜有一位拳师是南少林朱家教高手,姓余名洪,余洪师傅看王妈起学艺意诚,便收他为徒,把自身所学朱家教拳棍传授给他,同期同学还有陶河镇钟闸古,他们满师后都回乡授教,把这种拳术发扬光大。余洪师傅所传拳术共12个套路,套路中有三步、四门、十二步等,其中擅长于棍术。王妈起和钟闸古师兄弟都长于棍术。棍术套路共9套,尤以中銮及横鐮棍为绝。钟闸古因对该棍术加以研究,把它发展成为“钟厝棍”。
x}i:nLhL 5、北派嵩山少林拳
#O/ihRoaO 北少林派主张“以刚克柔,先刚而后柔”。其风格特点: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拈拈势势非攻即防,没有花架子。其首先要求练好基础功,即蹲步、站桩,在演练套路的形式上,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拳打一条线”也是少林拳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演练时的落进匀在一条线上,这是根据实战的需要而设计的,如身法有八要:起、落、进、退、反、侧、收、纵都要在一条线上活动。手、眼、身、步诸法;手法曲而不直,滚出滚入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为鹄,以审敌势。耳法:起横落顺,着重掌握中心不失去平衡。步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抬腿踢脚,轻而惊鸿,重如泰山。使用的方法要求内“静”外“猛”,所谓“守如处女”、“犯之如猛虎”;善于借力顺势,制人之身,不与来敌顶撞,用四两拔千斤之势,以智胜蛮;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视退而实攻,虚实兼备,刚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有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变化多端,在静动呼吸及运气闭气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于缓,用气贵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的以肩与胯,腿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之法,内外形成一体,用鼻呼吸,集中劲力,必要时用嘴发出吼声,以震敌胆,克敌制胜.
0[7\p\Q 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仅海丰往河南省各地少林武术学校练少林拳的(1987年止)128人。清末精通少林拳棍及刀暗器的有黄三,女,原籍安徽凤阳人,民国初年移居汕尾市区,1979年逝世,享年101岁。改革前还有海丰县陶河镇钟汉集习练少林罗汉拳。
T'
%TMA (二)峨嵋拳的风格特点
|gA~E>IqF 峨嵋拳传说为一道姑所创,因属女子创拳,所以其拳最大的特点是:两肘不离胸肋。峨嵋拳的风格特点:手法:柔、冷快、变、假。峨嵋拳进攻法则是:操、随、通、骗、顶、闪、让、打。其手法要松柔灵活,弹性出手,充分利用一臂之长,手在何处便在何处出手击人,出必向神,身法要多用高姿式,少用低姿式,尽量侧身对敌,出拳一条线,运转身法快。步法:发力时要用跟步,走动时要用十字步,变换要虚实分明,十字攻法有阵法、让法、闪法、顶法,是主要攻法,还有操法、随法、迫法、骗法、藏法、错法。
* h!gjbi 峨嵋拳主张动静并重,动上有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静上讲究六十专修功: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槃功等。其中尤以“指穴功”的天罡指穴法最具威力。
>93vMk~hU 峨嵋拳谱中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光辉满江湖”。“五花”指五大门派,即黄陵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青牛派。“八叶”指八种拳术: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会门.“僧门”、“化门”、“字门”和“会门”四门峨嵋拳术在我市流播久远,影响甚广,习练人员众多。其风格是:“僧门拳”无僧礼不成拳;“化门拳”行拳时如蚕吐丝连绵不断;“字门拳”是无字不成拳;“会门拳”是无圆不成拳。海丰堆山叶添练“僧门拳”,海丰公平镇刘亚梅习“字门拳”,陆丰青塘黄强练“会门拳”;陆丰甲子镇刘仁忠习“化门拳”。以上是我市清末民初期间出名的峨嵋派高手,他们都传有徒弟。
t)=
u}t$ (三)、“戳脚”的技法
200/ “戳脚”是宋代周侗所传(山西人),“戳脚”又名“九番鸳鸯脚”、“九枝子”、“趟子腿”等。“戳脚”内有文九趟和武九趟,共18个套路,此拳凶猛非常,作战搏击实用。“戳脚”与“太极拳”、“八卦掌”都是以八卦和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作为训练武功的心诀。“戳脚”的手法、腿法、身法、气法是人体各部位在演拳和技击中所运用的方法。它们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紧密的配合,协调一致,共为一体,神形兼备,上下配合,手随身转,步随身行,脚发手领,手到脚到,诸法如一.
'0[D-jEr 手法:起、落、崩、翻、钻、转、横、竖八法。
HbX>::J8 身法:扛、挤、撞、晃、抖、伸、缩、坐八字。
c]v$C&FX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协调一致。
>_jT.d 五劲为:绵、软、硬、脆、滑。
G ?jKm_
`L 绵劲者,彼进我退,彼退我进,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专用伸缩,不事遮拦,巧如无此心;软劲者,练拳之际,不逞强,不架硬,两膀软如棉,若不着人,则舒散自由,一着人则力从内发,有推墙倒壁之势;硬劲者,硬功直进也,硬磕、硬撞、硬托、硬架,而要之所由来,能活腕,能伸膀,力从内发,故不失于拙笨;脆者,聚也,将劲全贯于手腕,而膀与身毫不带力,灵活快便,故着人最捷;滑劲者,溜滑也,随机应变妙如转环,能使敌人望空扑影,无从摸索,手至此则神而神矣。
D/'kYoAEO 腿法分上、中、下三盘,上盘为腾空性腿法,中盘为立性腿法,下盘为地躺性腿法。三盘共有81腿法。
X&8&NkH 上盘腿法:高撞脚、腾空飞脚、连环飞脚、飞点腿、旋风脚、蝴蝶脚、飞云跺子脚、箭弹腿、风摆荷叶脚,共9脚法。
?]]>WP 中盘腿法:提皇腿、提皇点腿、提皇踹腿、侧撞膝、圈点腿、圈踹腿、圈跺腿、大缠丝腿、掀腿、穿枪脚、仄点腿、正托点、侧托点、趴点、插点、弹点、仰点、穿梭偷点、蹲身侧点、颠步侧趴点、摆点、连环点腿、翻环点腿、侧翻环点腿、前后点腿、里插腿、外插腿、里插小缠丝腿、外插小缠丝腿、倒插腿、扇腿、外摆腿、拍腿、寸腿、颠踢腿、掏踢腿、前撩阴腿、后撩阴腿、鸳鸯腿、蹶子腿、前后撩阴腿、撞腿、侧踹腿、颠步侧踹腿、颠步侧趴踹腿、扁踹腿、跺腿、踩腿、勾腿、挂腿、引腿,正扫腿、倒扫腿、寸腿撞脚、寸腿侧踹、寸腿飞点、金鸡跳墙、金鸡落架、绕码腿、蹶腿摆点、蝎子式、连环倒翻脚、勾挂连环腿、共中盘63腿法。
ztKmB 下盘腿法:金蛟剪、钝镰割谷、老虎大偎窝、仙人过桥、大蟒翻身、仙人睡床、蛤蟆式、猴弹腿、乌龙绞柱,下盘腿法共9腿法。戳脚文九趟武九趟共18趟拳,九九八十一腿法,上下盘各9腿法,中盘63腿法。戳脚是我国北腿的代表作,在技击上价值很高,全拳三分用手七分用腿。笔者于1972年至1975年跟刘润中师傅习练此拳3年,文武趟都承习练过。海丰大湖镇高螺村金钳也习练过戳脚,曾在海丰各地及市城区传授戳脚武趟子基本功。汕尾市区城内路西16巷吴振亭也承习过戳脚基本功.
WId"2W3M 三、海陆丰民间武术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主要门派
z8G1[ElY 海陆丰民间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创立了蔡莫派和“黄氏子母韧拳”内家拳,属国家稀有的民间拳种。
[KLs}
~H 1、“黄氏子母韧拳”内家拳法的由来
ARGtWW~: 北少林拳安徽凤阳传人黄三,女,生于光绪3年(1878年),5岁开始在曾祖父的指导下练筋骨习武,17岁时已身怀少林柔拳、练步拳、梅花拳、蝴蝶掌、罗汉十八掌、罗汉拳等,还有少林棍、刀、暗器飞刀等北少林拳武术的精湛技艺,尤其擅长蝴蝶掌、梅花掌、少林柔拳、飞刀、内功等。同时,还学习了中医骨伤科和疑难杂症的知识,深得少林伤科始祖异远真人传下的真方医术和清代技击大师黄严的技击秘诀及神效骨伤科秘笈,医术精湛。黄三排行最小,深受师傅兼曾祖父的疼爱,成了第五代传人。光绪21年(1896年),师傅命17女士前往京城配合已经准备好的人员劫狱,营救义和团义士。17女士从安徽赶到京城预定的地点会合时,因泄密,劫狱失败,人员死伤过半。武艺精湛的17女士与宫廷、清兵高手搏击后,寡不敌众,分散逃离并遭清廷追杀通缉。17女士劫狱之举在京城乃至全国轰动一时。黄三只身南逃过长江来到南京。初夏的南京城,二更时分,峨嵋派“会门”拳高手、广东海丰捷胜籍人仕翁明晃谈妥了生意返回自己的海味商铺,只见一女子身着披风,腰挂长短两剑在骑楼下瞌睡,于是叫醒她并请入商铺,问明原委。翁明晃同情其侠义之举,便留其在商铺居住。在相处一月有余的时间中,他俩爱好相同,谈医论武,也产生了感情。随后,俩人商量卖掉了商铺,从水路赶回广州“一德路”海味商铺,两个多月后又乘船至汕尾再转回到捷胜。回捷胜后,经多方暗访,认定捷胜黄家可靠,而黄家也愿意接受黄三为女,至此,有了个立足安身之处;由于黄三还是清廷通缉犯,所以处处小心,隐名埋姓,以防不测,村中人称之为“翁伴”,一直到民国初期才恢复“黄三”本名。在黄家住了四个月有余的黄三,终于在1896年冬被翁明晃迎娶回大流村完婚。翁、黄婚后生有四子,按商定上三子姓翁,第四子姓黄。第四子名份上分给黄家母舅做儿子,实际上是继承黄三之香火,辈份按黄家排辈。黄三于民国初期开始收徒传授武艺。黄三收徒重武德,对来报名的学子先问明三个问题:1、对国家的看法和对国家的贡献;2、对老百姓的态度和观点;3、学武为什么?在72名徒弟中最疼爱的弟子是李劳工,后成为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的农军自卫队大队长。有一天,从县城来了个学生哥要拜黄三为师学艺,因为没有可靠的人介绍,黄三没有答应,2天后,弟子李劳工带着县城学生哥再次拜访,恳求拜师学艺,黄三认为有家乡得意弟子李劳工引荐才收其为弟子。该青年家住县城,姓吴、名建民(后成为中共紫金县委第一任书记)。并告诫弟子学武要为国出力,从善为民。后来,黄三第四子黄杰娶吴建民之妹吴屏(玉芳)为妻.黄三的丈夫翁明晃在授徒习武时,她积极配合指导。翁明晃有三位武艺比较精湛的得意门生:海丰县城西南村的刘成芳,田墘镇郭厝寮村的陈仁桧(字陈芳),赤坑镇沙港村的曾茂悍。这三位徒弟也曾受过黄三的调教。民国初期,黄三居在汕尾授武的同时设立了医馆,为穷苦百姓免费治病,救治接济穷人,小小药柜立了个“济世堂”。黄三一生生活朴素,不谋名利,一身正气,愿意为国为民出点力。她无私授予吴建民、李劳工治疗枪伤的祖传青草药方,为当时缺医少药的农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915年,翁明晃夫妇将家庭迁至汕尾镇卓厝井区“婆宫”仁和巷,后搬新鱼街菜园3巷37号,其余三子翁姓留居捷胜。传授武术场地是在后寮佛祖宫后面的修善堂。黄三第四子黄杰于1917年在汕尾镇仁和巷出生,黄三一直随四子起居生活。黄杰从小受翁明晃调教武术,成年后在关爷宫庙前街开了间“名烟裕昌”商铺,经营自制烟丝。
PxNp'PZr9 1949年10月15日广东海陆丰已经笼罩着解放的气氛,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迎接和平解放。这天,黄三的长孙黄坤泽出生了,黄三喜出望外,大叫双喜临门。坤泽出世后“三朝”,黄三便把大孙抱到她床上,运气贯顶。一年时间,黄三每天早上四时和傍晚五时都用气功为大孙运气贯顶。此后,大孙的生活起居都和黄三一起。1956年,8岁的大孙坤泽成为祖母黄三的弟子,开始练拳习武,16岁被授为入室弟子第六代衣钵传人。黄三把一生的拳艺、中医骨伤科和疑难杂症秘方传授予长孙坤泽,并教导坤泽要胸怀阔大、济世救人,化解武林恩怨的武德和弘扬医德。
{~_X-g5|] 1966年10月15日是大孙18岁生日,一大早黄三为祖师上完香,做了甜面条给坤泽吃,然后跟坤泽回忆当年17女士劫狱时,碰上两位高手,一个是戳脚高手,一个是宫廷高手,黄三使出了浑身解数才脱险,告诉大孙必须在有机会的时候想办法学到这两门武术,把祖传武术和戳脚、粘衣十八法浑为一体,努力创造自己黄氏的武学,精益求精,发扬光大。1972年2月,黄坤泽在某地巧遇河北省籍拳师刘润中得其许可拜其为师,师傅知道坤泽身世,特别是黄三的传奇人生,对坤泽疼爱有加,遂授给坤泽“戳脚”、粘衣十八法、混元气功、金钟罩气功、擒拿和刀棍,以及子午流注法和医治法则,并告诫坤泽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胸怀阔大,审时度世。因坤泽武功、医学底子扎实,一教便会,举一反三,于1975年得刘润中师傅真传回到了海丰汕尾镇。
)q8w+'z 回到汕尾,坤泽便把三年学艺的情况跟祖母细说。从此,在祖母三年半的再次悉心指导下,坤泽将祖传的中医骨伤科和疑难杂症南北派的流注、治法汇编成了《黄氏中医骨伤科要旨》;同时,把祖传武功和戳脚、粘衣十八法、岳家拳、混元气功、金钟罩气功浑为一体,精益求精,创立了“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
p#wQW[6 “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以少林柔拳为基底,柔合了戳脚、粘衣十八法、岳家拳法、蝴蝶掌和梅花掌等形成“子母韧拳”。内功方面以混元气功为基底,参考了1917年出版,章乃器先生著的《科学的内功拳》,形成了“黄氏子母韧拳”的内功拳法。黄氏的内功拳法为“怀育导引功”,有动功、静功.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以八卦的生克为内容乾元享利贞,兑泽英雄兵,艮山封敌路,离火架炎轮;坎水湧波涛,坤地留人伦,巽风推山岳,震雷霹雳中。子拳为小架八套路,母拳为大架八套路,八八六十四卦。108个专盘功连环动作,按照内功拳法在演练中要做到外三动内三动结合,调养气血,自然呼吸,调息吐纳绵绵不息,意念自然。动作以意念为主体,粘、挤、靠、随、掤、按等内容围绕一个天体大地的螺旋锥混元气体,把各种武术动作通过怀育意念的导引进入人体正常神经反应中去,使天、地、人溶为一体,意念在螺旋锥混元气体中能使每个动作达到韧的最高境界,那便是刚柔相济的最高境界了。海丰人社区的口号: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心系桑梓!学习“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必须要胸怀阔大,容忍的胸襟、宽容的理念才能修练此拳。祖母黄三在完成了“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和黄氏“中医骨伤科要旨”的指导工作后,于1979年秋仙逝,享年101岁。
'c*Q/C; 黄坤泽从此便成为了“黄氏子母韧拳”第一代的掌门人。
lE=(6Q 2、蔡莫派拳术的渊源、风格特点
e;GLPB 民国初年,陆丰市甲子镇刘仕忠(三脚虎)跟峨嵋高手蔡师傅学习峨嵋“化门拳”,满师后再跟海丰县南少林高手至善禅师徒弟莫遮蛟后代学莫家拳,得两位师傅之真传。刘仕忠对武术有很好的造诣及研究才能,他把两种拳术熔为—炉,取其精华,自成一派,为了纪念、感谢两位师傅的传授,遂把所研究总结的拳术称为蔡莫派,成为蔡莫派创派的—代宗师。
@e8b'w3 “化门拳”是峨嵋派“五花八叶扶”的第六叶,也叫“化门拳”中“蚕闭门”,“蚕”即是行拳时如蚕吐丝绵绵不断,“闭”即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也有人认为化门即是手法多变颇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于花拳,故名“化门。“化门”的风格和洪门相反,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多以柔和、小巧为主,多用腕,“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此拳重视单手练习,主要手法有:巴、探、挂、拿等,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空手脚轻快,“化门”中的典型套路36闭手,36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称36天罡手),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攻防严密、刚柔并济,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
(/UW}$] h 莫遮蛟是汕尾市区人,公元1742年到南少林学艺、 被至善禅师收为俗家弟子,是至善禅师得意门徒,莫遮蛟学 艺成后回汕尾授拳。据传说,清王朝曾以“经武图谋不轨”为由大破少林寺,后还派高手追踪到海陆丰企图消灭南少林海陆八大弟子,莫遮蛟逃往东莞隐居,莫遮蛟在南少林学得拳术并经总结发展成为莫家拳,后来成为广东五大拳派之一。刘仕忠先生跟莫遮蛟后代学到了莫家拳。莫家拳注重腿法,南派风格,这种拳有36套配套脚法, 江湖上称为“无影腿”。其腿法刚柔相济,灵活多变,虚实狡诈,处处着眼下三路实用技击,腿不过肩,凶猛快速著称,其手法运用南派五行手法,利用引进落空,截击冲剌是南派拳术的拳法之良种。
)y4bb^;z 蔡莫派的手法有:巴、探、挂、拿、开,化、缠、跟等海陆丰民间武术中的中医骨伤科和子午流注学简述
-~\R.<+ 清、民国时期,不但南北少林派和峨嵋派、北腿戳脚传入了我市民间;随这三大派还传入了中医骨伤科和子午流注学(海陆丰叫“掠血路”)。中医骨伤科主要内容包括:跌打、正骨、扭伤、痹症(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等)疑难杂症包括各种外科疾病。中医骨伤科南派少林、峨嵋派主要是去瘀生新治法。北少林伤科始祖异远真人传下的中医骨伤科“萱表治法”(即黄氏中医骨伤科要旨)。各家都有秘方,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中药的配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寒热虚实,五行生克作用,辨症施治,利用秘方根据病人的体质、节令、症状,从秘方中加引经药物进行治疗。正骨方面手术正后夹板,根据中医骨伤科的三期治疗;第一期去瘀生新、第二期舒筋活络、第三期补肝肾,这是内治法和外治法结合的治疗法则.血路(子午流注)学有南派与北派,总的是按照四大穴位分部而成,血路学中分天罡地支血穴,所谓血路南派点动脉、北派点静脉,按每天24小时分为12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个时辰2个小时,每个时辰分上下四刻共 8刻,每刻15分钟。总的有36大穴、72小穴(不同针灸穴位)血路学有六十甲子穴的天罡、十二地支、两仪、四象、八卦十四大穴,全年、四季、12个月,24季节血路等,通常五行内的师傅才会点血路,点血路主要分为三大手下法。力点方面手指入肉半指甲深称五分深,满指甲深称十分深,血路穴位有深浅之分,也各有分点到之后发病的时间,这是外家高手的点穴、内家高手的点穴是用气功透穴,不存在手指点穴的深度、点到血穴之后都按何种血穴的药方尚进行施冶。
wmAZ { 五、结语: 广东海陆丰市民间武术种类多,传承发展至今有25种拳术;文化内涵丰富,继承了习武强身、除暴安良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用性强,传布甚广。除广东各市县,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外;在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东南亚一带国家,都有海陆丰的徒弟、徒孙,有的传承了几代。海陆丰创立的两大拳派,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必将为海陆丰民间武术文化增添光辉的篇章。深入研究海陆丰民间武术文化,加强交流,磋商武艺和民间医术,克服门派之成见,正确引导习武人员树立优秀传统武德和医德,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海陆丰民间武术理应成为我们挖掘、保护和扶持的对象。在汕尾文化大市建设中,民间狮舞、麒麟舞艺术与民间武术紧密结合的传统特色应发扬光大,树立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品牌,立足汕尾、冲出广东、走向世界。
:W6`{Z ①一般而言,狮、虎或麒麟舞中的狮、虎或麒麟民间统称为“虎狮.
sG[v vm ②狮、虎或麒麟舞蹈中的配乐,民间称为 “虎狮诗”,传统记谱法是:工×工留工×工│士上士和工上×│工×方留留留上│士上士和工上×│留工上和士上│留留上和士×│。
i t.Lh'N;T 本文来自: 海丰人社区 BBs.HFren.Cn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hfren.cn/bbs/viewthread.php?tid=7291&extra=page%3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