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帮助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 2978阅读
  • 2回复
胡泽强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 UID23
  • 精华 0
  • 发帖132
  • 金钱919 RMB
  • 威望369 点
  • 贡献值10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827 点
  • 在线时间47(时)
  • 注册时间2008-06-18
  • 最后登录2014-06-19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0  发表于: 2008-08-05
更多操作

史海:胡耀邦与“特约评论员”署名

本帖被 胡一宾 从 东北地区 移动到本区(2012-01-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理论动态》是20世纪70年代末胡耀邦主持创办的全国唯一一家内部性的思想理论刊物。这个刊物创立后,它敏感的内容和独特的文风很快就在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一些报刊纷纷要求转载其中的某些文章。对此,胡耀邦亲自决定了转载《理论动态》文章使用“特约评论员”的署名。从此,“特约评论员”这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署名,成为当时一个具有特定含意的名称。

1977年11月30日,胡耀邦布置理论动态组写一篇题为《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跨进新的一年》的文章,并在 12月30日的《理论动态》第34期上发表。人民日报社的同志看到后,立即打来电话要求转载。不久,他们又来电话问,这篇文章发表时怎样署名?当时,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主编沈宝祥等人正好在胡耀邦办公室研究工作,就当面请示他。胡耀邦想了一下说:他们报纸发社论,写评论,有些问题,大家都可以评论嘛!报纸要依靠大家办嘛!我们也可以参加评论嘛!我们可以当特约评论员嘛!大家感到“特约评论员”这个名字很好,一致表示赞同。随即由陈维仁给人民日报社的同志打电话说了这个想法。人民日报社的同志听后,也认为用“特约评论员”这个署名很好,当即表示了同意。

1978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转发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跨进新的一年》这篇文章,但署名却是“岳平”,而不是“特约评论员”。“岳平”显然是“特约评论员”中“约评”的谐音。这说明人民日报社的同志对这个署名还是犹豫的。2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上发表了《老干部的光荣责任》一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本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这篇文章是胡耀邦任部长的中央组织部撰写的。3月11日,《人民日报》转发了《理论动态》第46期的《认真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文章;3月23日,《人民日报》转发刊登在《理论动态》第48期上的《提高执行十一大路线的自觉性》一文;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开展一个新的持久的学习运动》文章,此文实际上是《理论动态》第51期上原标题为《要大兴学习之风》一文。而这些文章发表时的署名都是“本报特约评论员”。在当时,《理论动态》的一些比较有分量的文章,大都作为《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大报的“特约评论员”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很快成为各报刊采用的一种形式。粗略统计,这样的文章,从1978年3月到1985年12月,共有70多篇。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总编杨西光,之所以将论述真理标准的文章送《理论动态》发表,就是为了要使它成为“特约评论员”文章,以扩大影响。5月8日、9日,沈宝祥接到《光明日报》杨西光秘书陶铠打来的电话,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理论动态》哪一天能用?沈宝祥肯定地说,5月10号。陶铠就说,那我们在5月11日见报。沈宝祥问道说,你们为什么这么急?11号我们《理论动态》还没有发行出去呢?对方说,杨西光同志讲了,这篇文章《理论动态》登了,我们马上就见报。果然,5月11日,《光明日报》在第一版的下半部,以通栏标题、正文楷体字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在此之前,《光明日报》转载过《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也转载过《红旗》杂志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但还没有发表过自己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光明日报》的第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

在当时“特约评论员”文章很有特点,也很引人注目。香港等地的报纸纷纷报道,并发表文章揣摩“特约评论员”,认为“特约评论员”是中共高层一位权威人士搞的,但他们始终没有能搞清“特约评论员”的庐山真面目。与此同时,一些报纸的同志也乐意用“特约评论员”这个署名。据说,报纸发社论要送审,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党中央分管宣传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立场,只要是有梭有角的拨乱反正文章,在送审时都很难通过。如果用“本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文章既不必送审,发表时又引人注目,其影响往往超过一般的评论。因此,当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本来打算作为社论的文稿,报社同志宁肯先给《理论动态》刊登,然后再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在自己报纸上发表。如《夺取揭批“四人帮”斗争的全胜》这篇文稿就是由人民日报社同志提供给《理论动态》的。原拟作社论但又怕送审通不过就送到《理论动态》,希望能先在《理论动态》上刊登。1978年9月30日,《理论动态》第88期刊登以后,《人民日报》随即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于10月4日将此文公开发表,并由新华社转发,全国各报都相继转载。

胡耀邦十分重视“特约评论员”文章,而且还将署名“特约评论员”文章作为推进拨乱反正的一种有效方式。1979年3月5日,《理论动态》第119期刊登了《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一文,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时,署名是作者邵华泽个人的名字。3月20日,胡耀邦在给理论动态组写的评语指出:“不管是谁执笔的,我意报刊发表时还是用特约评论员好。实践标准和科学预见,用的个人名义而没有用特约评论员名义,效果可能小点,实在是个憾事。”此后,一些重要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都是互通信息,主动支持,相互转载。而且,互相商量好处理办法,如安排在头版,作通栏标题等。

“特约评论员”署名的文章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全面拨乱反正过程中,起着冲锋陷阵的理论先导作用。《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在《<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一书中,还特别用了“本报特约评论员”作为一章的标题。他从自己工作的角度介绍了有关“特约评论员”的一些情况。他说,从1978年2月开始,到1981年5月,“本报特约评论员”这个名称用了3年多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新闻界瞄准“两个凡是”的重型炮弹,几乎署名都是“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各报分别刊登,互相转载。这些“特约评论员”文章,针对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最紧迫的问题立论,但不是就事论事,而有较多的理论色彩,能引发读者深思和回味。许多文章由于主题重大,内容深广,逻辑严密,能够透彻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超过了某些社论的影响。他们在编辑过程中,都尽可能作突出、醒目的安排,放在重要版面,用大字标题,全文排楷体字,这几乎成了当时的一种新闻导向。李庄认为,对于“特约评论员”文章,“在我国新闻史上应该记上一笔”。

来自西庄<锦山祖祠>胡氏
胡泽强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 UID23
  • 精华 0
  • 发帖132
  • 金钱919 RMB
  • 威望369 点
  • 贡献值10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827 点
  • 在线时间47(时)
  • 注册时间2008-06-18
  • 最后登录2014-06-1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8-05
胡耀邦路过常德
1983年3月26日,中共常德地委在家的常委们,心里既是欢欣,又是紧张,他们正在急切等待着一位盼望已久的贵宾。原来湖南省公安厅已经电话通知了常德地区公安处,告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湘西土家族农民家中过完春节,经长沙返回途中,想看看常德地委的同志们。
    常德地委书记刘佳时、副书记罗寅阶马上前往石门火车站迎接。
    第二天吃罢早饭,胡耀邦一行就乘坐大巴向常德进发。车过临澧县城后,坐在前排的胡耀邦扭过头来对陪同的刘佳时说:“路过你们那里。与地委的同志们见见面,情况嘛,简单地谈谈就行了。”
    上午10时左右,一辆大巴车驶进了常德地委第二招待所。胡耀邦容光焕发、满面春风地走下车来,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第二书记熊清泉、常德地委副书记罗寅阶也随后下车。
    胡耀邦与等候在门前的地委书记刘佳时,副书记雷恭政、郭春荣及几位常委握手。他入座后,随即问道:“1961年的团委书记是谁?”大家指着正在写常委名单的王大元说:“就是他,王大元同志,现在的常委、宣传部长。”王大元立即走上前去与胡耀邦握手,告诉他:“您那时来常德,团委书记不是我,是崔石麟同志,他陪您视察。我那时在团地委做学校工作。”
    “我那时到过哪些地方?”
    “您那年春夏两次来常德视察,在常德给地、市青年作过讲话,到过桃花源、湘西钨矿(现在的湘西金矿),路过澧县到湖北。您在桃花源带头背诵了《桃花源记》。”
    “是啊!”胡耀邦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桃花源现在怎么样?”稍后,他又问道。
    “有变化,变化不大。”王大元回答。
    胡耀邦接过王大元匆忙写就的一份常委名单,亲切地问候各人的年龄、籍贯和职务。
    胡耀邦亲切的话语如一股暧流在常委们的心里回荡着。胡耀邦对刘佳时说:“好,谈谈情况吧!”
    “简单汇报汇报吧。”毛致用叮嘱刘佳时。
    刘佳时概括地向胡耀邦汇报了常德地区的管辖区域、土地面积、人口、粮食及其它工农业产品等。
    胡耀邦向刘佳时问道:“桃花源里的桃树现在多不多?”
    “不多!”
    “要把全国的桃树品种都移来,让桃树满园。我过去到过那里,桃树不多,陶铸同志过去也说过桃花源里缺桃树。”
    待胡耀邦问完了这些,刘佳时还把常委们的一项共同要求向他提了出来:常德地区这一级经济实力不足,我们希望地、市合并,地改市。”
    胡耀邦听后表示:“我是赞成,不是批准,批准要报国务院。”“我们想和总书记合影留念。”刘佳时代表大家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胡耀邦愉快地答应了。胡耀邦、毛致用、熊清泉和常德地委常委等同志在一起的情景,在一位随行新华社记者的“咔嚓”声中,永远地留下了。
来自西庄<锦山祖祠>胡氏
胡泽强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 UID23
  • 精华 0
  • 发帖132
  • 金钱919 RMB
  • 威望369 点
  • 贡献值10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827 点
  • 在线时间47(时)
  • 注册时间2008-06-18
  • 最后登录2014-06-1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8-05

 
 
 
 
 
 
 
来自西庄<锦山祖祠>胡氏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来潮始祖姓名? 正确答案:胡道夫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