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祠堂文化之争
2@6@|jRG 来源:汕头日报:潮风
Ph[MXb:* \(j*K6# (一)“潮汕祠堂文化”并非是一首赞歌
.5G`Y ]<\YEz&A □鄞镇凯
%}9tU>?F# 37zBX~ “潮汕祠堂文化”热至今仍未降温,编者案头堆积着一迭这方面的稿件。遗
/_qq(,3 憾的是,编者对这些稿件读来念去,只看见潮汕几座大祠堂被作者们搬来移去,
l5Bm.H_ 并加几句赞美之词,此外并没有发现多少耐人寻味的“文化”。
b`#YJpA C(G.yd “潮汕祠堂文化”,是最近地方文史界提出来的一个学术新概念,研究得
F1@Po1VTD 好,可转化为旅游文化,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G9Uc
}z *{w0=J[15 “祠堂文化”这个概念似乎还没有哪一位学术权威给它作明确的定义。而
05FGfnq.8 “祠堂”一词在《辞海》中的释义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后世宗族宗
kPs? 祠亦通称祠堂。”字里行间没有褒贬。
)C8^'*! c}qpmW F 祠堂,中国独特的人文风景线,始自远古。它的主要功能是祭祖,而祭祖实
W|>jj$/o 际是强化人们不忘根本、回报根本的思想的一种教育手段。辅助这种思想教育的
QLO;D)fC 其他教材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等。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它让中国人
/Pg)7Zn 一代“反哺”一代(当然,同时还要哺养新一代),解决了“老有所养”的社会
r/!,((Z\ 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加快社会的文明发展速度。
'2
r <x^$Fu 祠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家族系统的一种硬标志。一定
Z?'CS|ud 的群体认同这种硬标志。这种认同,有一种约束力和凝聚力。其约束力,调整了
xO )c23Z)]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弥补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不足;其凝聚力,能使这个群体
4<#ItQ( 通力合作,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向自然界夺取赖以生存的资料。
J.1c,@ E#,"C`&* 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史上,“祠堂”功不可没。当然,在所有制关系彻底改变
~rBFP) 了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祠堂”的历史作用也进入博物馆。
Qt+D ,X !+PrgIp> “祠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反动”。它是族权的象征,
hc|A:v)] 封建把头利用这象征,鱼肉乡民,对于反抗者则残酷迫害;封建把头利用这象
NlEyT9 征,无事生非,故意挑动姓氏乡界矛盾,蒙骗不同姓氏的乡民互相残杀,而其从
PF`uwx@zH 中渔利……不少祠堂里面,历史上演绎了一幕幕血腥的惨剧。
AfTm#-R M#'7hm6 祠堂,还是一些姓氏族系之间互相欺压的徽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族权得
7@;*e=v 到皇权的支持,祠堂的规格有王法制度,祠堂的荣,也是整个宗族的荣。因此,
3k)xzv%r` 每个氏族都希望有人金榜题名“青衣换紫袍”,使这个宗族盖的祠堂能“竖旗
A?lLK&* 杆”、开“三山门”,族中人个个成了“翘楚人”。周围无法如此风光的其他姓
f
g)*TR 氏乡民,只能侧目而视,受“翘楚人”欺侮。有的“小字姓”群体为了能生存下
kT@ITA22 去,只好依附“翘楚人”改了姓(当然,也不乏开明、平等待村邻的“翘楚
dA hcA. 人”,如清朝揭阳的郑大进等等)。
Ww-x+U\l F6q=W#~ 不少宗族,只因“代无贤人出”,祠堂前无法竖旗杆,愁死了不少“乡里老
!
*sXLlS 大”。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祠堂的“王法规矩”才破除,这可乐坏了潮汕
iP(MDVg 某乡村的一个土财主。他立即大兴土木建祠堂,祠堂大门口不但配“门当户对”
gFTU9k< (石狮和石鼓),还在祠堂埕竖旗杆,斩鸡杀鸭摆宴席,吊钅贡铳志贺(钅贡:
h.vy SwF"j 方言字,音“贡”,土炮)。这可惹恼了邻村一个还偷偷留着长辫子的前清秀
x *I'Ar 才,他写了四句打油诗以示声讨:“无科无甲,旗杆乱插,惊动四乡,害死鸡
0(y*EJA$ 鸭。”这个小故事,从某个侧面折射了“祠堂政治”的复杂性。
U7x V|'@D#\ 祠堂,是历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和各种工艺艺术的精华标本,是一笔价值
l7VO8p]y[R 不菲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祠堂,是一部百科全书,很容易读,但真正读懂并
l ubsL I 非容易。有人一味给祠堂唱赞歌,有人甚至认为“祠堂”并未过时,有复兴的必
2X2Ax~d@ 要,凡此种种,错了。“祠堂文化”研究设若出现这样的结果,那将是历史的反
Qf=^CQ=lV 动。
ElW\;C:K* B46:LQ9[ 今天本版刊发庄意光的《也谈潮汕祠堂文化》,尽管谈得也不深刻,但较其
]20:8l' 他的同类作品文化含量更多,可读性更强,故此推荐给读者。
%" H:z mKe6rEUs| bPOPoq1# 7He"IJ 7T)y"PZ (二)也谈潮汕祠堂文化
XS&Pc -NwG'
U~ -w"I □庄意光文/摄
zq</(5H nnPT08$ LLTr+@lj K:U=Y$ x 在潮汕地区,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随处都能看到一种供奉祖先家乘木主的
X
<xM ' 处所———祠堂。在解放前,一些宗族只要有百几十丁(即男子)以上,便要建
NRx 7S9W 祠堂来追祖德,报宗功,敦睦族谊,加强宗族凝聚力。倡议建祠堂者的主要思想
HKJCiQ|k 是:有了祠堂,子孙后代便不会去旁依他族,合族便能在该地居住,繁衍生殖。
oT{9P?K8 为了显示宗族实力以及厚实文化积淀,建祠者不惜花重金延请名人书写诗文祖
5_!L"sJ 训,或请名师雕琢花鸟虫鱼等物嵌砌于祠堂门壁肚之上,如庵埠乔林的林氏宗
0cHcBxdF 祠,门楼壁肚上便刻有南明宰相陈子壮、清代政要名人张廷玉、陈继儒、傅山、
-KGJr 尹源进、张玉等名流所书写的诗文。彩塘金沙的从熙陈公祠的石刻更是令人叹为
ompr})c 观止。
LG,? ,%_s QfEJU8/5d 潮汕地区的祠堂有私祠、宗祠和家庙之分。私祠者,是某氏一支派系所建
Sn-#Y(>]o0 的,往往称某某公祠。宗祠者是指那些同姓而不论派系所建的祠堂。家庙是官宦
#-
B<u- 人家建的祠堂。在旧时,祠堂格局不能随意设置,是要受封礼制约束,如开三山
F7=9> , 门和门前设置门当户对(石锣石鼓),族内必须有科班出身而入仕的人。祠堂门
PL=v,NB 前的照壁要嵌麒麟,那就更有讲究,麒麟脚的站跪姿势应按族人官阶品位来定,
P;I,f 一般是一品跪三脚、二品跪二脚、三至五品跪一脚、六品以下麒麟不可跪。如若
RkG?R3
e 越制违规,当地官府有权拿之问罪,轻则责令拆除,重则要受刑罚。
bW
W!,-
|R >k"O3Pc@ 据说,清末时期,澄海?江都五乡林氏联宗合建林氏家庙于玉井乡(当地称
ZvF#J_%gE5 为华国祠)。五乡宗亲筹资甚丰,为了宗族的体面,大开三山门,并配置门当户
%DiQTg7V, 对。在华国祠落成之后,有妒忌者将此事告之澄海县正堂,澄海知县闻知之后,
~},H+A!? 本想这是一个敲竹杠以饱私囊的好机会,即议于次日带差役到玉井问罪,但恰好
QwhO/ 被当时在县衙内当佐杂的五乡林氏中一位宗亲获悉,该宗亲便连夜赶回乡来告知
_|C3\x1c 主事者,主事者得知后惊惶失措,连夜召集五乡林氏族老商议对策。其中有一族
rB+ ( 老建议连夜到?浦云露社的林氏家庙,请宋银青光禄大夫林绍坚的木主来入祀华
Ms6;iW9 国祠,众族老即照此建议。第二天,县令果然带着衙役到华国祠查看,当知县大
66?`7j X 人看到祠中祀奉有林绍坚木主,并无超越礼制时,只好说是路过此地,闻知五乡
3J"`mQ 林氏新建祠堂便前来看看。
^N<a
HFF \2/X$x<?X 祠堂作为一族圣地的象征。它虽然有封建族权势力的存在,以及一些带有封
K7&]|^M9 建迷信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的陋习。但它却牵动每一位游子的心,当远居海外的
n8EKTuy 赤子回到故乡,便到祠堂向祖宗告知其平安归来。祠堂的存在,还能留给后人对
fh =R 历史的某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研究价值,在建筑上有着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b`fykC 祠堂的存在无疑是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的延伸。
[ 此帖被胡俊雄在2009-02-01 12: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