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管理员
- UID34587
- 精华
0
- 发帖15
- 金钱220 RMB
- 威望390 点
- 贡献值0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120 点
- 在线时间0(时)
- 注册时间2022-06-12
- 最后登录2022-11-13
|
更多操作▼
漫话辈份
辈份古称昭穆,又称行第,是表示同一姓氏家族辈分高低、长幼序列的专用文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等逢偶数的世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等逢奇数的世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祭祀时,子孙也按这种规定排列行礼,即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余类推。后来“昭穆”泛指家族的辈份。 xxdxRy9/ “辈份”之称大概始于唐代,就是同宗同辈人都用一个固定的字来代表,让人一看便知是某个家族的第几辈(第几代)人。辈份名(又称谱名)一般都是二字名,其中一个代表辈份,另一个是同辈人各自不同的代表特号。因为辈份名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所以直至现在仍被很多家族所采用。辈份是家族世系次第的区分,都明确写在族谱里。对于每一个姓氏来说,既是从宏观上了解本姓氏发展状况的大问题,又是从微观上分清长幼的大问题。 \nV oBW( 在族谱中,家族迁居(或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料价值的部分。全国各地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必须用某个统一規定的单字(一般用于名字前面),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接“序”字排列,分别称“序仁”、“序义”、“序礼”。这样,在族谱中一看“序”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 z5[Qh<M 族谱中的辈份排行用字,称为字辈或字派,俗称字派行辈。一般是由开源(或始迁)之祖确定的,也有在修纂家谱时,合族议定,写进族谱中,具有家族法定的权威性。字辈一次便确定几十世,到一定的世代修谱时再续添增加,也有的会对末使用的宇派作少量的修改调整,后裔子孙,依照字辈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例如京华胡氏“惠时堂”廿一世至三十世字派是“仁厚永致盛,鸿恩德庆长”;书号“存敦垂兆隆,钦命世泽绵”。即使迁居他乡异地,关山阻隔,年代久远,支派浩繁,只要按谱字辈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一气贯通,班辈不乱。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ー,一些耄畫之年的老翁,要称三岁稚童为“叔”或“爷”。俗谓:“白头侄,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 %=
v<3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 $~A\l@xAG 族中的辈份排行用字,萌芽于宗法制度解体的东汉末年,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日渐盛行,明清两代形成定制,其发展轨迹与姓氏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 <@@@Pl!~ 到宋代,私家族谱的大量修纂,促使辈份字制度日趋完善,辈份字不再是由父辈临时确定,而是已形成了整个家族的辈份字序列,列入了宗祠、族谱的规范之内。 `5~
<) 从元代起,民间已普遍米用了这种“以名系世”,预为子孙拟定字辈的做法。于都民间在做风水时常常会在碑石上为未来出生的子孙预取谱名并雕刻在其上,期望人丁兴旺。在传世的明、清族谱中,也往往可见到字辈的记载。辈份用字作为中国姓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象一条连绵不断的生命之链、世系之链和血缘纽带,将同姓、同宗族人紧密地贯通在一起,强有力地维系了族姓集团、血亲集团的等级身份秩序,表明了血缘关系生生不息、循序渐进的传承。至今许多姓氏仍有自己的字辈谱,仍在一些家族、家庭按字辈取名,充分显示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其重要的文化功能。 jN7Z}1` 我族先辈民国潮阳县长胡公木先贤于上世纪七十岁为我族增至百代之辈序表,全国胡氏仅有的,最全的辈序表。 O}lqY?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