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QoYEWXT|g
pA!-spgX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LhL |ETrJ
\B#tB?rA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Y&48''"
C~2!@<y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U<'N=#A
J
0q5J)l: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yz}YFM
lsax.uG5x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b!{~q
J
j=qC{]
● 始皇倨傲废谥法 PMAz[w,R~
.`IhxE~mN
秦代皇帝嬴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C5id7O&
I0
mp [6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JvO1tA]ij
e0(/(E:
T]\
1gs41
古代谥法表 b<tV>d"Fv
4kL6aSqT
v6 5C
j2ec
民无能名曰神 cy^=!EfA
靖民则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f\
P0%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ek&~A0k_o
仁义所往曰王 ,-6Oma
-
立志及觽曰公
*H/>96
执应八方曰侯 >` s"
C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髃曰君 uZld9u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 ^En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果虑果远曰明 FtTq*[a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9YQ aN%
绥柔士民曰德 谏争不威曰德 /#00'(oD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boojq{cvYA
安民立政曰成 Z:{|
?4
渊源流通曰康 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 合民安乐曰康 2^B_iyF;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RZHfT0*jL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5M>h[Q"R
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克定祸乱曰平 7n5gXiI"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pN^g.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6xu{o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 {\oC$
能思辩觽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 jG1(Oe;#
圣善周闻曰宣 ?;l@yx
兵甲亟作曰庄 叡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Gi)Vr\Q.
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ZS.=GjK
夙夜警戒曰敬 合善典法曰敬 @ZIS
v'F
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Ur+U
#}
不生其国曰声 #zP-,2!r
爱民好治曰戴 典礼不愆曰戴 TJv .T2|
未家短折曰伤 obvE m[x!Z
短折不成曰殇 %2:UsI
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尸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7{<v$g$
官人应实曰知 ]faj j\
肆行劳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 恐惧从处曰悼 c+ZOC8R
凶年无谷曰荒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4A"2QN
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傦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DZqG7p$u4i
贞心大度曰匡 atZe`0
德正应和曰莫 %
UI^+:C
施勤无私曰类 |Z>-<]p9g
啬于赐与曰爱 K9@.l~n
危身奉上曰忠 {<{VJGY7T
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礼曰魏 4ior
教诲不倦曰长 ykC3Z<pI.
肇敏行成曰直 ^t3>Z|DiB^
疏远继位曰绍 '#c#.O
好廉自克曰节 1i#y>fUj
好更改旧曰易 )1
-<v);
爱民在刑曰克 OkC.e')Vx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MH8~LSb
尊贤贵义曰恭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爱民长弟曰恭 qiet
<F
执礼御宾曰恭 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 HVa D
威仪悉备曰钦 'u.Dt*.Uq
大虑静民曰定 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87PP7~
辟地有德曰襄 甲冑有劳曰襄
L!:NL#M
小心畏忌曰僖 \lg
^rfj
质渊受谏曰厘 有罚而还曰厘
5$ik|e^:y
温柔贤善曰懿 'ayb`
心能制义曰度 2{j$1EdI@-
聪明叡哲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 suQTi'K1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YXp\C"~g
执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 gs1yWnSv5
甄心动惧曰顷 敏以敬慎曰顷 $]LS!@ Rm
柔德安觽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O[ z0+Q?6Z
威德刚武曰圉 uBts?02
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cDX:7X
追补前过曰刚 N'y<<tTA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执正曰威 bhD-;Y!6;
治典不杀曰祁 +[
?!@)
大虑行节曰考 IFBt#]
l0
治民克尽曰使 - ;gQy[U
好和不争曰安 }aOqoi7w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hj1;f<'
U
行见中外曰悫 (K[e=0Rf
状古述今曰誉 x:-NTW
-g
昭功宁民曰商 F%V|Aa
克杀秉政曰夷 安心好静曰夷 )<HvIr(xr
执义扬善曰怀 热识 折曰怀 ^1 ){
@
(
述义不克曰丁 bf/6AY7
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业曰烈 &S(>L[)9
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 = 9Yfo,F
外内贞复曰白 :? )!yI
不勤成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 4
Y=0>FlY0
杀戮无辜曰厉 K{d3)lVYCS
愎很遂过曰刺 不思忘爱曰刺 r]Hrz'C`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pT=^o
好变动民曰躁 ,esEh5=Ir
不悔前过曰戾 Osz=OO{
壅遏不通曰幽 蚤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7u3
柔质受谏曰慧 K1X-<5]{
名实不爽曰质 qoZi1,i'
温良好乐曰良 -G>J
慈和篃服曰顺 嵯痛然 曰顺 4AL,=C3
博闻多能曰宪 U LS>v
满志多穷曰惑 ~0,v Q
思虑不爽曰厚 J3y_JoS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觽曰炀 2D%2k
内外宾服曰正 |]<#![!h#
彰义揜过曰坚 c(1tOQk.
华言无实曰夸 '|gsmO
逆天虐民曰抗 Y[e.1\d'
名与实爽曰缪
g#i~^4-1
择善而从曰比 _
uOi:Ti
武而不遂曰壮 T"P}` mT
好巧自是曰专 WT\wV\Pu
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 A!GvfmzqIn
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 IiniaVuQ
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 KGOhoiR9:C
肆,放也。康,虚也。叡,圣也。惠,爱也。 A o*IshVh
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 /{l_tiE7
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 ga|<S@u?}
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N<0 ?GQ
U~=?I)Ni
注:网摘